基督裡的身份

我在基督裡的身份。在我一生中,這個詞我不知道聽過幾遍了,我知道何時在談話中適時使用它,但我也發現我並不真的理解它的意思。但我如何看待我自己對我的生命有極大的影響:「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17)。

我的身份從何開始?我是誰?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誰?我是Luke。好,就這樣而已嗎?那是我的名字,但那是我嗎?我隨時可以改變我的名字,但那不會立刻改變我這個人吧?《蝙蝠俠:開戰時刻》有句名言:「外表底下的你是誰並不重要;定義你的,是你的行為。」這是對的嗎?很多時候,我們在「認識」其他人時,我們會問他們都做些什麼。當我們知道以後,我們就真正認識他們了嗎?

我想,我在學習,在基督裡擁有身份表示,從某個層面來講,是的行為定義我是誰。甚至,如果我的身份是在基督裡,不管是什麼定義了基督是誰,那些因素也同樣定義我是誰。所以思考基督是誰以及我如何認識人(包括基督)對我來說非常有益。有兩件事浮現於我腦中:

  1. 我透過吸收關於他人的事實認識他人

我可以花很多時間和一個人相處,之後才知道原來他是省長,我可能會說什麼呢?「我當時不知道我在跟誰講話。」同樣的,聖經呈現了許多關於我的事實,而這些事實是因著我透過基督加入上帝的家庭才成為真實的:

  • 我們有基督的心(哥林多前書2:16)
  • 我不屬於我自己;我屬乎神(哥林多前書6:20)
  • 我能坦然無懼、確信無疑地來到神面前(以弗所書3:12)

還有很多類似這樣關於我們的事實,它們都因著我們和基督的關係而成真,了解並將它們刻在心版上是更認識我在基督裡的身份的一小部分。

  1. 我透過花時間建立關係認識他人

相反的,我可以知道很多關於其他人的事實,卻不認識他們:閱讀他們的生命故事,不論多麽詳細多麽準確,都比不上跟他們做朋友。所以要知道我在基督裡是誰,我需要先認識基督是誰。這可能是我最不足之處—基督活著,並且能與我們互動、談話、建立關係。像所有關係一樣,必須花心思花功夫學習最好的方法,並且去執行,但如此行便會帶來這樣努力本質上的獎賞和益處。

也許透過致力於這兩方面,我能在了解我基督裡的身份這件事上有所進步。

作者:Luke Kallberg

翻譯:Peter Chen

你真正的父親

dad and son

父親—這個單字對我們每個人而言,代表了不同的意義。這陣子以來我遇到了許多人,他們無論在任何事物上,都無法感受到自己與這個單字的關聯。「父親」對他們來說完全不具任何意義。因為說穿了,他們從未擁有父親。當然,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他們是有位提供精子的生父。然而在養育、關係、和感情層面,他們覺得自己是無父的孤兒。

因此我深深地相信,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在世上時,試著幫助我們更加了解神是誰,祂是怎麼樣的一位神。聖經多處以「父親」一詞稱呼神。這雖是一件好事,但耶穌採取了更進一步的詮釋。我們說「祢像父親般顧念我們」或「祢是我們的父親」是一回事,但能說「爸,早安」就有了全新的意義。耶穌不只形容神是怎樣的神,祂也告訴我們要將神當作我們的父親!

若要更深入探討,許多學者指出,當耶穌在馬太福音六:9-13教導我們如何禱告時,說到:「我們在天上的父…」,而原文在此處使用的單字是「Abba」—這是中東孩童們所學到第一個單字—「阿爸」。讓我們思考一下這背後的涵義。即使是那些在世上擁有模範父親的人們,都曾經因為他們的父親而受到誤解,感到失望。然而,你在天上的父親比任何人都了解你,對於那些從未擁有父親的人,祂是他們真正的父親。對祂而言你是極為寶貴的。不只如此,甚至在你求祂之前,祂早已知道你的需要!

你能想像天父有多愛你嗎?若神在藉著祂的話創造世界之前,就已十分滿意祂的計畫,那麼,當祂看到祂的努力,結出了美好的果子,就是那相信祂的兒子與女兒們時,祂豈不會更滿意嗎?而這就是為什麼祂渴望我們認識祂是「我們真正的父親」。一旦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關係,我們面對造物主的態度也會轉變—而我相信這也是耶穌自始至終的目的。

 

作者:Wes Dudley

翻譯:Shirley Lee

我們擁有什麼

三十年來,我未曾擁有情人。男士們需要得到我父親的許可才能和我約會,因為那時父親嚴厲,鮮少男生嘗試,所以我放棄會擁有情人的盼望。

Valentine's Day mug當我三十一歲時,我收到一個滿是愛心圖案的星巴克杯子,盒子上只寫著「給Karen」。沒想到那是Luke送我的第一個情人節禮物。

但是這篇文章並不是關於那些你可能沒有的事物。這個情人節,我想提醒大家我們真正擁有的是什麼。

我們常在婚禮上聽到「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弗5:31) 但這一節為何會提到男人要離開父母,現今的文化卻多為女人離開她的家人呢?我想分享一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當Arianna兩歲時,她開始做惡夢。有一晚,她哭著醒來說有一隻狐狸在追她。在好幾次她半夜哭醒跑來找我們後,我們決定為她在我們房裡設置一個小床,這樣會比較容易些。

有一晚,我醒來時聽到她的啜泣聲,我走過去安撫她才發現她還在睡覺,她在做另一個惡夢。即使我筋疲力竭,身為母親的我還是心疼她。我想她繼續睡覺但同時也希望能叫醒她並告訴她一切都會沒事的,她的夢都不是真的。

這也是基督為我們所做的,「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弗5:32) 婚姻是上帝愛我們的表徵。耶穌離開祂在天堂的家、離開愛祂的父親、還有祂的榮耀,來到我們的世界只為了告訴我們我們的夢魘有一天將會過去。

這還不是全部。當經文提到男人當與妻子連合時,正是在告訴我們耶穌不只是追求那些不愛祂的人而是那些尋求其他神的人們。我們喜愛浪漫的愛情,因為當我們被另一個人了解及接受時便能感到完全,但耶穌卻為了那些屢次拒絕祂及迫害祂的人們而來。那樣的愛對我來說是深不可測的。

最後一個部分提及二人成為一體,因為耶穌愛我們、為我們而活、為我們受害、為我們死為我們復活,祂與我們連合以致上帝看待我們如同看待祂的愛子,所以當死亡審判之時我們得以被救贖、被愛、被接受及被完全了解。這就是神的愛,因著祂的貧窮使我們得以富足;因著祂帶走我們的疾病使我們被醫治;因著祂承擔所有的苦痛使我們得喜悅,聖經也告訴我們就算是死亡也不能將我們與基督的愛分離。

所以這個情人節請記得你擁有的是什麼—從上帝而來奢侈過度的愛。

 

作者:Karen Kallberg

翻譯:Linda Huang

 

“非婚前不交往(Uncourtship)”的故事

“你是我藏身之處;你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詩篇32:7

我在聖經裡搜尋著我未來的妻子應該具備的品格特質…以及一些我應該有的品格特質。

我12歲時立志遵循”婚前交往(courtship)”的精神。過去幾次迷戀的經驗,總是伴隨著禱告與自我省察的日記。我讀到一個部落格說到人應該”成為別人對的人”,而不是”尋找那個對的人”。我就尋覓著更多我應該有的品格特質。

如果我做的事是對的,我不會傷到其他人或傷害我自己,對吧?

接著我試著”追求”某個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發現立意良好的人們以寒酸又不合理的方式對待彼此,即使是—也許尤其是—當他們試著把每一件事都做對的時候。

隨著時間推移,我得到很多的建議,各種應該”認真嚴肅地”對待一段關係的勸戒。雖然我有”認真嚴肅”的態度,卻無法保證我心中並不自私。

有些勸戒說人應該”追求”一段關係,關係是需要花費心力的。這個想法指出了我在甚麼方面專注在我自己身上,而非另一個人身上。雖然我有主動與努力,卻無法保證一段關係能成功。

這種羞恥感成了最困難的部分。

隨著我的朋友們都結婚生子,我懷疑為什麼我的關係總是持續一段時間後…就失敗了。

在VOICE 2013遇見我太太Tina之前的兩年半內,兩段都只持續8個月的關係來了又走了—其中一段大多數時間都在Skype上交流,卻經不起面對面;另一段關係由我結束了它,而原因我目前仍掙扎著難以講明。

甚至我那些好的渴望總是與其他的東西參雜。我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並了解到我有這樣的想法代表了我是多麼自以為義。我決定我的人生方向與某個人並不符合…並了解到有多少的恐懼影響著我的決定。

所以當我遇見Tina,這個經歷感受並不像禱告蒙應允,我沒有想到要禱告…即使我VOICE的組員們有。

我並沒有”更愛耶穌”,或聽見神對我個人”特別的指引(rhema)”,或達到一個”不再有自己的意思”的程度,即使這些都聽起來是好事。

認識Tina比較像是一陣驟雨,而非轉開水龍頭;比較像是被原諒,而非”潔淨我的良心”;比較像是恩典,而非任何其他東西。

現在我們結婚了,更加需要彼此饒恕。而彼此的饒恕,讓神所應許的饒恕感覺更加真實。

也許這就是關鍵。

也許恩典並非”作正確事的渴望與能力”,而是我們發現神一直以來的工作;也許我們本該曉得的並非”如何活出基督徒的生命”,而是仰望我們的救主。

 

作者:Loren Paulsson

翻譯:Joy Liao

成長痛

2104459_orig

我最近開始在一間兒童與家長的發展中心裡工作。以我在台灣兩年的教學經歷,我以為這份工作會很容易。但經過兩個星期非常嚴格的訓練,我開始改變這樣的想法。在每天的訓練中,我需要拋開我舊有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與課程計畫。我的訓練員也給我很多空間適應,因為他們知道我還在學習。但是,他們也相當投入於我的訓練並希望看見我的改變,期待我成為他們希望我成為的老師。結果,這樣的學習過程,讓我感覺非常的「不一樣」!事實是,這樣的過程讓我感到非常不適應。但是這些訓練員卻一直鼓勵我一切都會轉好,因為再過不久,當這些訓練內化在我裡面使我成為一位老師時,我便能反射性的進行教學計畫而不需經過思考。而這些嚴峻的學習過程終將成為我新身份的一部分。

嗯,我還沒到那樣的境界。但漸漸的,日復一日,從失敗中累積經驗,我會學習到怎樣去改變並且成為一位不一樣的老師。而這些目前看來辛苦且困難的成長過程,則正是使我邁向成為這樣一位教師的重要趨力。

有一天,在我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我正在經歷的成長過程並不只是為了這個新職位而以。聖經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那就是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所以我們的新的身分因此得以被堅固。我們曾經是 神的敵人,但是因為耶穌,我們現在可以和耶穌一樣,被稱為 神的兒女。贖回、復原以及原諒也因此成為我們的新身分的一部分。當我們充分了解我們的新身份,我們的生命理當會經歷相當真實的改變。而這樣的成長與改變會讓我們感到舒適嗎?也許不會。或者我們會一夕間改變嗎?我真希望如此!當我年紀愈長,我愈發現我心裡的罪惡以及我的心和上帝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但上帝並沒有放棄我,而且 祂會完成由 祂自己開始的救贖工作…不管這樣的過程有多麼困難。

你目前正在經歷哪些上帝使你成長的事?你覺得這些事情很辛苦與困難嗎?讓這些成長過程中的疼痛提醒你:上帝正在你的生命裡做工。因為 祂非常的愛你,以至於 祂不會讓你的生命僅限於你的現況。

作者: Brianne Hogan

翻譯:Gracie Lu

 

重價之珍寶

圖片

「天國又好比商人尋找好的珍珠, 發現一顆貴重的珍珠,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下這顆珍珠。」馬太福音 13:45-46

pearls耶穌的比喻中我最常聽到的是上帝、或耶穌基督是重價的珍珠,而我們像是那位商人。我們需要跟隨耶穌的呼召「去變賣你所有的,來跟從我。」(馬太福音 19:21)有幾首古老的詩歌使這個說法更具說服力,像是一首巴哈(J.S. Bach)相當優美的翻譯經文歌 「耶穌至好朋友」(Jesu Meine Freude)。有關此觀點以下可說明: 耶穌是有價值的,在世界與世界之外最有價值的。「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14:33)

但這個詮釋有問題,如果我們是比喻中的商人,這聽起來就好像我們在尋找神直到我們找到祂,由於我們付了款項所以得到祂。但是,「沒有明白的 、沒有尋求神的」(羅馬書3:11) 另外當然,「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以弗所書2:8)

我對於此比喻開始著迷,就是當此比喻有可能是指神追我們:祂是比喻中的商人,而我們是那珍珠。有一個好的聖經論點支持此論述。有一位古老的詩歌作家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ely) 寫到關於基督所付的贖價,「謙卑虛已,顯彰慈愛」。我們被告知,「…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5-8)神是商人的形象,祂看我何等寶貴甚至放棄所有的為了要得著我,這個說法感動我,改變了我的心。

不管這則比喻正確的解釋是什麼,有關神追尋我們的論點是真的。「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10) 這也改變我對以弗所書經文中的看法,「作丈夫的,你們要愛自己的妻子,好像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命一樣。他這樣做是要藉著他的話、用水來潔淨教會,使她榮美、聖潔、沒有瑕疵、沒有任何污點或皺紋,好獻給自己。」我認為你的基督徒人生應解釋成神追尋你,而不是你追尋神。神重視你,而不是你重視神。藉著神子耶穌得著我們而成為祂的新婦,更甚於我們得著祂成為我們的救主。

欣賞、陶醉於其中,讓安慰、醫治改變你成為上帝在永恆中會喜愛的人。「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壹書4:19)

作者:Luke Kallberg
翻譯:Ina Su

盡情地愛

我成為基督徒已經很久,但這是我有過最棒的復活節。我跟太太是去在波特蘭的Mars Hills教會,他們對復活節隆重其事。在受難日,他們舉行了一個像喪禮段晚間聚會。兩天後,復活主日便大肆慶祝。這個配合非常有能力,讓我們感受到基督死亡的絕望和復活的喜樂。

讓我最深刻體會到的是人類罪大惡極,而我是當中有份的。耶穌,神的兒子,來到世上並在我們當中活出一個完全的生命,而我們的回應卻是把衪殺掉。沒有人為衪挺身而出。我們殺了神。我們不想要衪;我們不需要衪;而且主張把神殺掉的人是最虔誠的一群–那些認為自己認識衪的人。

這讓我有新的看法,就是神其實特意讓這發生–衪從亙古以前便知道衪所創造的男男女女會殺掉衪的兒子。某情度上,衪一點也不失望,這都是衪計劃的一部分。創造人類就是要為他們犧牲性命。

對我而言,這揭示了神對我們的愛的更深層次。祂不單為我們死,祂甚至創造我們以致祂能盡情地愛我們。

沙漠:成長的地方?

Wadi Rum Desert, Jordan ©2010-2012 David Sant, used by permission.

太陽炙熱的曬著,直到你可以在石頭上煎蛋。而當太陽終於落回海平面下,氣溫卻突然降至接近結凍的溫度。強風掃過乾燥的地表,把沙塵吹入你的眼裡、鼻裡、口裡。在那地方幾乎沒有水,而只有強韌的植物與動物可以在那裡生存。

沙漠可真說是荒蕪之地。

但,是嗎?

很多基督徒會把生命中的困境比喻為生命中的「沙漠時刻」:那些乾涸、冷清、似乎與 神遙遠的時刻。而我相信其實有兩種的靈命沙漠:那些神引領我們進入的沙漠,以及那些我們自己因為離開與 神的關係而造成的沙漠。

有很多聖經的例子說明了很多那些在被 神領至沙漠的人,在經過那段時日都有很棒的改變。

摩西花了生命中將近八十年的時間在沙漠。而在頭四十年, 神預備他成為帶領以色列人跨越沙漠進入應許之地的人。

而施洗約翰在沙漠中長大(路加福音 1:80)。而 神使用他成為為耶穌預備道路的人。

耶穌則在沙漠中禁食四十天,為的是預備 祂將來的事工。且聖經告訴我們, 祂是因為聖靈引導才去到沙漠(路加福音 4:1)。

然而我最喜歡有關沙漠的聖經故事是關於腓利的故事。腓利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他參與了在撒馬利亞其妙的屬靈覺醒:講道與為新信者施洗。他看見 神做工也參與在其中。那一定就像在 VOICE 的服事乘以一千倍的感覺(而看見 神在 VOICE 做工已經很令人驚嘆了!)。

在經歷這些後,腓利第一件知道的事,就是雖然他人正在耶路撒冷, 神仍要他去加薩沙漠。而沒有人在那個沙漠中。如果我是腓利,我一定會想「嗯,上帝,我們在這裡作的很好。 祢為什麼要我去這個沙漠? 祢這樣作並不合理!」
但聖經中下一句話這樣寫著:「他起身便去了。」哇!這是信心。這就是活出實在真神的生命並且深深知道 神的實在。

腓利跟隨 神去了這個荒蕪之地,而且他在那裡和一位衣索比亞的太監分享了福音。我們無法知道因為腓利「起身便去了」的這個舉動,多少衣索比亞人相信了耶穌。(請你們自行閱讀腓力的故事,記載在使徒行傳 8:5-40 中文或 English

神讓好事發生,甚至是在沙漠中。我想問大家的問題是,我們是否常太快想逃離我們的屬靈沙漠?當然,因為那並不舒服。當然,也因為那很孤單。然而,也許我們應該在尋求逃跑前,先學會尋求 神。

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會花時間在那沙漠中。但我們必須小心分辯這是否是 神的帶領而非我們犯罪所導致的沙漠!以色列人因為不遵行 神旨意而在沙漠中迷網的行走了 40 年。如果你因為不遵行 神旨意而讓自己在沙漠中漫遊並且在當中失去和 神的關係──悔改吧!不要在不信的沙漠中浪費自己的生命。

如果是 神帶領你進入沙漠中,尋求 祂。因為最終 神希望可以拉近和你的距離,或甚至預備你去面對未來的某件事。

Author: Celia Anderson
Translator: Gracie Lu

 

林,棉削,四旬期

你們有人有看尼克對熱火的籃球比賽嗎?其實這是我這個球季看得第一場比賽,而我想看的原因對,就是因為有林書豪: ) 你有看嗎?? 在聽聞所有炒作的報導後,我想親眼看看他打球的樣子! 他沒有讓我失望,那是一場很精采的球賽。

. . . . . . . . . .

你覺不覺得當你把衣服丟到洗衣機洗完後,才發現你把東西忘在口袋裡很惱人嗎? 衛生紙對黑色毛衣的摧殘是最可怕的。到處充滿白色的斑點,幾乎不可能把它們全部清除。

. . . . . . . . . .

上週三是四旬期的開始,又稱聖灰星期三。從這天起後40天,人們為了紀念基督受苦,他們暫時放棄一些東西。他們選擇斷絕一個物品或活動,如臉書、音樂、汽水、甜食、星巴克、外食、看電影等等。簡單的說,人們放棄一項不影響他們生活的事物,或是一個他們花太多注意力的活動。

才進入四旬期的第三天,我就聽到接二連三的回應,..我不行..我放棄這個東西我要餓死了,我不能吃肉或喝汽水,還有真高興我沒放棄那一項,不然真不知我要如何存活。到底這些行動是出於犧牲還是降服?他們放棄自己所享受事物的動機是什麼?他們為什麼這麼做?還是他們是出於自願的,只是不小心陷入了一時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忘恩負義的情緒,還是他們這麼做只是想要得到別人的稱讚,讓自己有面子?

這些都讓我反問我自己:當我選擇短暫放棄一些東西時,我的態度是什麼?例如在VOICE時不聽音樂。或是當我因為工作選擇穿上制服,而不是我自己想穿的衣服。我是很小氣的放棄?還是真正的降服,因為知道結果的甘甜勝過我的犧牲?我們的動機和心態是我們看出我們為而放棄的指南。

我們每個人一定都可以列出一些東西,是即使我們沒有卻還是可以生活的。哪一個東西是你活著不能沒有的?答案很明顯—就是耶穌基督。因為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1:36)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犧牲,但任何會吸引我們注意、使我們花時間、會讓我們將焦點從上帝轉移的東西都需要被管理。也許我們需要花這40天專心聚焦在那唯一的人身上,也是這個季節最重要的人;紀念祂所做的每一件事與祂的受苦。祂為你和我犧牲了這麼多,有任何東西是我區區放棄40天可以相比的嗎!?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這到底跟林書豪、棉削和四旬期有什麼關係?!基本上他們是沒有關係的,只是一些我生命中隨機的事情和腦中的沉思。但我可以告訴你無論你是誰(林書豪或Katie Pleckham),你的身分是什麼(運動員、學生或一團混亂);你做過什麼或正在做什麼(犧牲);但一切都只單單在乎耶穌基督已在十架上成就的事。而為此,我將永遠謙卑與感恩無論手中是否有一杯星巴克。

你呢?

作者: Katie Pleckham
翻譯: Sophia Chen

 

夜半的仲冬

我仍想著一首在這個聖誕季節裡唱過幾次的聖誕歌

喔,薔薇如此盛開
從那嫩枝枒中冒出
祂從耶西系譜而出
如同世代傳揚歌頌
她是那朵明亮的花
在寒冷的冬天之中
在已過三更的那夜晚

我特別對最後那幾句歌詞著迷:基督 “在寒冷的冬天之中,在已過三更的那夜晚”來到。我們在 “寒冷的冬天”慶祝聖誕節,但從歷史線索我們得知耶穌實際上出生在春天時節。所以當這首歌說耶穌出生在冬天時就這樣犯了個錯誤嗎?以及已過三更的那夜晚?耶穌真的出生在那夜嗎?

聖經中許多出處描繪上帝的國度一開始的時候很小,然後不斷地成長直到滿了世界 (結47:5,哈2:14,但2:35,太13:31-33)。既然耶穌是這世界的光 (約8:12),我們可能認為整個世界在祂來到之前都身處在黑暗之中 (路1:72)。為了等候祂的到來,可顯易見的是當黑暗越深,與神隔絕的寒冷更加地痛苦。

進入這個滿了罪的夜晚,以人類的靈魂進入這個冬天,基督來到。 “在已過三更的那夜晚”…當這世界看來極度黑暗,當所有的希望已盡,在歷史上夜半的仲冬,基督來到。

是多麼地適合,就在慶祝聖誕節之後,我們慶祝了新年。在這個新年裡,讓我們一起等候新生命的展現,那因基督的來到使我們裡面而有的新的光芒。當祂國度的光芒增添的時候,願祂也是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 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 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林後 4:6)

作者:Luke Kallberg
翻譯:Angel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