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兩個28歲的年輕人。
一個是紐約百老匯的作曲、作詞家。他第一齣在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剛獲得了知名的東尼獎(就是頒發給音樂劇的奧斯卡獎)。他的前途光明,充滿著令人興奮的機會。
另外一個年輕人也出生於紐約,但在過去20年住在台灣。他在VOICE營會工作,每年他都會寫一齣音樂劇給參加營會的同學演出。他的前途不確定,也沒有任何令人興奮的計劃。
你大概猜到第二個28歲的年輕人就是我。我記得幾年前,我在看年輕的作曲家Lin-Manuel Miranda在獲得東尼獎時,以饒舌方式演說他的得獎感言的片段,挺羨慕的。我心想︰「我想在28歲時,也一樣成功。」
現在我到達同一個年齡,我面對著我沒法達成我希望做到的事情的現實。我不禁在想︰「那是說我天賦不足嗎?是我不夠勤奮嗎?說到底,我是……失敗者嗎?」
最近,我對詩篇42篇有新的欣賞體會。詩人心中正經歷極大的不能滿足的渴望。「…如鹿切慕溪水」
詩人大可以說服他自己他並不口渴。「你知道啦,我其實生活得相當好。我應該為我所擁有的去感恩。」或者如果他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又會怎樣?「如果我作了不同的選擇,我現在就不會那麼口渴。如果我很努力工作,那一切都會安好。」
重點是他知道甚麼能真正地滿足他。「神啊,我的心切慕你…」雖然一顆乾渴的心也可能享受草、禾與穀粒,卻只有水能滿足。雖然我想成名和有成就,但這些都不能滿足,只有上帝才能夠。
詩人怎樣做了?他承認他的渴望,並尋求那唯一位可以滿足它們的。「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重點不是到底我是不是失敗者。重點是,我有仰望神嗎?衪是我的神嗎?
作者︰Timothy Chen
翻譯︰Ada Simp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