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遺失電話的那天

「我的記憶雖然在衰退,但有兩件事我記得非常清楚︰我是極大的罪人,而基督是偉大的救主。」-John Newton

我記得看著我那放在嬰兒車底處的電話,想著︰「我應該把電話放到比較安全的位置,以免掉出來。」

所以我就行動。我把電話拿出來,照一張頌恆驕傲地站在椅子上的照片。就在這時候,我看過去頌約那邊,看到他那「我想我需要上厠所」的模樣。經過三個月的坐便訓練及很多意外,我最不想要發生的就是在公共圖書館裡有意外。於是我就做了任何正常「坐便訓練中的媽媽」會做的事-我趕緊衝去洗手間。三個小孩、嬰兒車、嬰兒背帶、滑步車、圖書和所有東西。

一個多小時之後﹐我發現我所有東西都在,唯獨是我的電話。

所以我就做了任何正常「剛遺失她的電話、身份証和信用卡的媽媽」會做的事︰恐慌!

在之後的幾個小時,Luke和我取消了我們的信用卡、通知警察、備案、及在查找我的iPhone程式追蹤我電話的位置。

當我在追蹤我的電話時,奇怪的事發生-我發現我把我所有壓抑的焦慮、恐懼和怒氣都導向去那一個代表小偷的小點。我幾乎無法把我的眼睛轉離開那網絡,以免我失去電話的位置以及把那人繩之以法的機會。

到某個時候,我開始意識到可能這並不是耶穌想要的回應。那個人做的事的確是不對,而我的憤怒也是有理由,但要是警察真的幫我追蹤到我的電話(其實他們並沒有)並把小偷帶到我面前,又怎樣?一個人要如何饒恕一個名字、臉孔都不認識的罪犯?

那天有兩件事情幫了我︰第一,我發現小偷沒有拿走任何對我有永恆價值的東西。到最後,那iPhone也會變成廢棄的東西﹐而很感恩,我們在信用卡被盜用在多於幾項帳項之前把它取消掉。我最寶貴的珍寶-我的小孩-很可能也跟小偷同時在圖書館裡-然而他們仍然安全。為此,我極度感恩。

第二,我開始體現到我也是一個小偷-一個搶走神所配得的尊榮、榮耀、時間和金錢的人,然而衪白白地饒恕及赦免我。如果衪已饒恕我那巨大的債,我怎能不饒恕一個拿去像電話一樣微不足道的東西的人呢?

 

作者:Karen Kallberg
翻譯:Ada Simpson

戰勝四年級小集團主腦

兩年前,當我剛開始教現在四年級的學生,我給他們班級的格言是「愛戰勝一切」。最近,我發現班裡面喜怒無常的行為以及裝作竊竊私語地談論哪個是他們喜歡的老師的原因。我一直大概知道誰在控制這班級,只是我一直責怪了錯的學生。看到蓋了章的紙、班上傳來傳去的小物品、以及紙鈔票,我終於發現問題的根源。

Jenny衡量同學對待她的行為,然後給他們蓋章。那些蓋章可以換成紙鈔票,用來在她的「商店」購買物品。當我剛粗略了解到這商店的運作,她所賣的東西讓我難以置信。單色的透明文件夾、普通的筆。如果他們不買她的物品,他們便會受到Jenny壞心情的懲罰。還有,更糟的是Jenny有權隨時拿走他們所買的東西,讓他們毫無安全感。遵守Jenny的規則讓他們成為奴隸,使他們無法享受任何不能帶給他們實質回報的東西。比老師所給予無形的回報,例如讚賞、成就和教育,他們更喜歡Jenny給他們物質上的回報。

愛=真理+恩典。我成長在一個強調真理多於恩典的教會裡,所以很自然我會搖擺到恩典的極端。可是,在我與學生的關係中,恩典和真理是同樣重要。沒有恩典,我會在他們每一次違規時都罵他們。沒有真理,我會不理會他們自我毀滅的行為。愛是可以戰勝一切,但是需要一種豐富、不一樣的愛;恩典與真理須並肩在一起。恩典與真理要融合在我們的言語中,以至於人們不能看見真理的終結或恩典的起始。

我怎能融和真理與恩典?我對待學生的行為就好比神對我的罪和自我毀滅的行為的回應。真理使我因著我愚昧的行為而遭受地上後果,但耶穌背負了永恆的後果以顯示絕美的恩典。就這樣,那滿有恩典與真理的耶穌基督戰勝了一切。

戰勝了我冷淡的心。

戰勝了四年級的小集團主腦及那些被他們壓迫的人。

戰勝了一切。

the j class

 

兩個作曲家的故事

Two cities

Photo by will_spark and alvincchen / CC BY

想像兩個28歲的年輕人。

一個是紐約百老匯的作曲、作詞家。他第一齣在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剛獲得了知名的東尼獎(就是頒發給音樂劇的奧斯卡獎)。他的前途光明,充滿著令人興奮的機會。

另外一個年輕人也出生於紐約,但在過去20年住在台灣。他在VOICE營會工作,每年他都會寫一齣音樂劇給參加營會的同學演出。他的前途不確定,也沒有任何令人興奮的計劃。

你大概猜到第二個28歲的年輕人就是我。我記得幾年前,我在看年輕的作曲家Lin-Manuel Miranda在獲得東尼獎時,以饒舌方式演說他的得獎感言的片段,挺羨慕的。我心想︰「我想在28歲時,也一樣成功。」

現在我到達同一個年齡,我面對著我沒法達成我希望做到的事情的現實。我不禁在想︰「那是說我天賦不足嗎?是我不夠勤奮嗎?說到底,我是……失敗者嗎?」

最近,我對詩篇42篇有新的欣賞體會。詩人心中正經歷極大的不能滿足的渴望。「…如鹿切慕溪水」

Sand_gazelle_(gazella_subgutturosa_marica)

詩人大可以說服他自己他並不口渴。「你知道啦,我其實生活得相當好。我應該為我所擁有的去感恩。」或者如果他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又會怎樣?「如果我作了不同的選擇,我現在就不會那麼口渴。如果我很努力工作,那一切都會安好。」

重點是他知道甚麼能真正地滿足他。「神啊,我的心切慕你…」雖然一顆乾渴的心也可能享受草、禾與穀粒,卻只有水能滿足。雖然我想成名和有成就,但這些都不能滿足,只有上帝才能夠。

詩人怎樣做了?他承認他的渴望,並尋求那唯一位可以滿足它們的。「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重點不是到底我是不是失敗者。重點是,我有仰望神嗎?衪是我的神嗎?

作者︰Timothy Chen
翻譯︰Ada Simpson

為永恆受造

上個週末,我跟小孩飛去參加我奶奶的安息禮拜。她年終91歲,生前一直忠心愛那穌,愛她的家人。 去年,我們以為會失去她,但神多給我們一年,所以我能夠在這個月較早的時候帶頌約去探望她—那時也不知道會是最後一次。

Last visit with 奶奶

最後一次探望奶奶

這次,我也帶頌恩一同去。也就是我要想一下怎樣解釋死亡、永恆和天堂,讓她那小小三歲的腦袋能夠明白。

比如說,我收到奶奶的死訊後,頌恩用她的小手抱著我眼淚直流的臉頰跟我說︰「沒關係,媽媽. 也許妳可以去天堂看她!」我忍淚微笑,回答說︰「對, 因為我認識耶穌, 有一天我會去天堂看太奶奶. 妳認識耶穌嗎?」她微笑回答︰「認識!」

那天晚上,我告訴Luke我跟頌恩的對話,然後他問頌恩︰「頌恩, 妳認識耶穌嗎?」她點頭。「妳知道祂在哪裡嗎?」她害羞地笑了一下回答說︰「在我身體裡。」「真的嗎? 祂怎麼到妳身體裡?」「從我背背進去!」

可能她的神學是不太準確,但對於她那小小的腦袋,那是很多很深的東西要去明白。而實在很多關於神和福音的東西,我們成人的腦袋也不能完全理解。我記得在高中時聽到天堂是多麼的美麗,多麼的美好,但心深處還暫且不想耶穌歸來。我還有事情想要做—像要贏排球比賽、畢業高中、談戀愛、結婚…… 在坐在黃金街之上的雲上一邊唱聖詩,一邊彈豎琴之前,生命中還有很東西我想要去經歷。

如果有任何我不想頌恩相信的東西,就會是這幅天堂的圖畫。就算現在我嘗到一點這生命中的痛與苦,我還是不能理解天堂如何載著我心靈所渴望的一切—甚至更多。我不能理解沒有眼淚(或怒氣和沮喪)的永恆。我不能想像當我們在真理(就是神祂自己)的同在時,iPhone 6 會相對顯得多瑣碎和過時。

今年在VOICE,我們探討十誡。第十條誡命是警戒我們不要貪婪世上的事物—為什麼?因為這世上絕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滿足我們心靈的渴望。這提醒我們,我們受造並不只是為這世界—是為永恆。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作者:Karen Kallberg
翻譯:Ada Simpson

賺取我的位置

我站在通往帝王寶座的殿門前。衣服破爛的我﹐臉也很髒,但我還是要進去。我有兩個選擇。我可以嘗試整理好自己以賺取進去的機會,或是我可以把門撞開,去見王帝。

680px-Synagogue_of_Dijon_-_Great_Door這並不是一般的古老寶座殿。裡面坐著的是創造我們所看到、所感受到、所認知的一切的造物主。衪在天上的寶座掌權,掌管一切靈與物。有天使與天上的受造物環繞著衪,以完全的順服去敬拜侍奉衪。

說到這裡,你可能想到第二個選擇有點膽大妄為。我怎能自己進去並認為我“夠重要”讓神去聆聽我?如果我只是一個無知的小孩,那就可能是另一回事,但我知道我失敗了。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我讓無關重要的事情讓我分心。我聽從謊言。我有一切作證據。我的心靈有污點。

但先把這放一旁,看一下第一個選擇。我有希望可以賺取進到寶座殿的權利嗎?善工從來不能讓神滿意,我沒可能把我心靈的污點除去。所以,這個所謂的選擇是根本沒有可能。除了基督以外並沒有任何進到寶座殿的方法。

以弗所書1章4節談到那些接受基督公義的犧牲和被饒恕的人。「…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無可否認,我們的“衣服”沾污了。我們有罪疚感和羞恥去證明。但基督所做的是把那些污穢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並把衪的衣服給我們。

所以,我在天父的寶座殿門前。我看到在我生命中罪的污點,我的心要我去改變。不是要更努力地改變,而是打開門,走到那一位可以改變我的面前。神看到衪的孩子,跑到大殿,而衪敞開膀臂。

教會生活和朋友們

Austrian church in the forest

大概兩個多月以前,我和太太決定換教會。這個問題不應當像”今天吃哪一家餐廳”一樣隨便。教會是屬基督的身體。也是基督在世上時,聽清楚囉,特別設立的屬祂的肢體關係。祂設立自己是頭,並且將每一個信徒都列為家中成員。 所以某種程度,您隸屬哪一個教會都可以。因為所有的教會都是屬於一個大家庭,只要基督是頭。

箴言說: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我們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塑造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並且型塑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這個層面而言,我們相處的人,不管是在教會或是其它地方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未來的 5、10、或50年。

回到我們的小故事,我們有兩年的時間都參與在波特蘭的一間年輕又時尚的教會。我非常的喜歡也有參與在團契和小組中。大約一年前我們懷了我兒子路易斯,意味著我們家庭走入另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在調整的過程中,包括擔綱父母一職以及習慣有小孩,忽然發現我們所在的教會不再適合我們或是我們的新身份。看著周遭,我們發現有許多新婚夫妻或是一些小家庭,卻沒有老一輩的長者或是曾祖父母那一輩的。雖然同輩之間的輔導和建議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但是長者智慧的言語和引導也一樣重要。

神大大的祝福使我們順利又迅速地轉換到一個新的教會。我們在這個教會交到了親密的朋友以及有智慧的年長者。同時,我們也很珍惜兩邊教會建立的好關係。

也許你目前沒有一歲的小孩或是想要換教會的念頭。但是這禮拜我想要你思考的是,你都和什麼樣的人相處以及這些人將如何影響你未來的5、 10、 或50 年。

願神賜福與你!

榮恩

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

你在追趕甚麼?

如果神會應允你所有的希望與夢想,你會怎樣?如果你可以在你的「應許地」擁有勝利與財富,還有天使指引你,又會怎樣呢?但是,這都帶有一個條件……神不會跟你在一起。

1024px-Beautiful_mountain_valley_and_lake_landscape

這聽上去有一點像異端的說話,但其實跟出埃及記33章神對摩西說的話幾乎一樣。祂說去那應許地,有天使指引他們的道路,而敵人也在他們的面前逃走;但祂不會同去。摩西的回應反映了他的心︰「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去。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麼?(15-16節)

在我生命中,我常常祈求恩典與幫助,但有時候我會忘記神的恩典就是祂的靈在我們裡面。我發現我經常會願意接受那個被提到摩西面前的協議。我的夢想,就算是從神而來的,也可能擠滿我的念頭,滿得把神都擠到外面了。但沒有神,那應許地也只是塵土。

我們心裡的敵人說︰「堅強起來。做你自己。追隨你的夢想。」不要聽他們說。我們在聖經裡找到的是不一樣的訊息。神說︰「我是你的力量。要像基督。與我同行。讓我的靈充滿你。追隨我!」你看到這圖畫嗎?這並不是關於我們。追隨神給我們夢想是很容易,但神要我們與祂同行。福音就是神是以馬內利的好消息—與我們同在!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向神打開我們的心。一同把我們的夢想帶到祂面前並放到祂腳前。讓我們跟摩西一起說︰「父啊,不要帶我們離開您的同在!把我們從周遭的世界分別出來,分別給您。」

始初與最初的事

see the frost

又是那時候了,當我讀完創世記…還希望能完成我的立志,在下個一月的時候把整本聖經讀完。

當摩西彙編摩西五書,希伯來聖經開頭的五卷書,他是在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以色列人一直當奴隸,他們需要歷史及其所帶來身分的認同感。

創世記看上好像是順序地紀錄故事,而其中一些卻有點奇怪。但我們可以偵察到在方向上和語調及觀點上微妙的轉變。

當我們看到那句「…的後代記在下面」,就是大多數改變發生的時候。第一章形容世界的創造,並為整卷書定下了宇宙論。第二卷形容創造人類。

然後提到該隱、阿伯及挪亞。感覺是直述事情。神是對祂的子民說話,我們甚至偶爾會知道神在想甚麼,但我們仍覺得與所發生的事情距離很遠。

書卷接著注意在神與亞伯蘭越來越親近的關係上。我們看到神應許要改亞伯蘭的名字。也看到亞伯拉罕為所多瑪與蛾摩拉代禱。

在創世記也有爭議性的地方 – 就是我們討論究竟創世的“日子”有多長,或是猶大對女性的態度。我們讀到亞伯拉罕的家庭有多混亂。

see the moon

然後到約瑟的故事。神只在最後一章說過一次話,也只是對雅各講。約瑟因為神的屬性而避開波提乏太太的接近,並且堅守貞潔。他告訴法老是神告訴他那些夢的意思。當他的兄弟來到埃及,他饒恕他們把他賣作奴隸,因為「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創世記50:20)。

約瑟看事情跟我可能會有的看法不同,也許就是這樣才把所有事情都連起來。創世記紀錄了神啟示自己的開始。

這也教導我們盡管人類充滿罪性,也可以看到神的手。所以就像亞伯拉罕信靠神,也「就以此為他的義」(創世記15:6),我們也能開始以信心的眼去看事情。

創世記教導我們從神的屬性去看自己以及這世界。

你忘記了真理嗎?

lies-truth最近看了一本由基督徒小說作家Ted Dekker所寫的書,名為Eyes Wide Open。書中的兩位主角 - Austin和Christy - 在一個充滿云云謊言的世界中,掙扎尋找他們身分的真相。他們聆聽這些謊言的時間越久,便越開始相信這些謊言是關於他們的真相。唯有他們透過一副神秘的眼鏡去看這個世界,他們的眼睛才能看穿這些騙人的事物,而看到真理的光。他們終於明白生命中的一切。可是,這副眼鏡很快便從眼前被奪去,他們也被迫回到舊有的真實世界。他們所面對的挑戰是要在這個不斷欺騙他們的世界裡牢記著真理。書中有一句話特別讓我印象深刻︰

“生命是一個牢記與忘記的循環。”

或許這是一個過於淺白的理念,但想一想︰我們很容易忘記真理,然後被提醒,然後也是再次忘記。Ted Dekker很棒地在故事的最後把這個循環與掙扎描寫出來。

我希望我可以說我不懂這個忘記的循環。但事實上我明白。因為這個故事不只是關於Austin和Christy…亦關於我。過去的一年,很多時候我也在忘記。雖然我知道真理,也在生命裡經歷過神的信實,但在過去一年也有些時候我覺得神離我和我的處境很遠。那時我不明白生命的一切。我希望神會證明衪自己,止住我的疑惑,就像聖經裡神為衪子民所作的。但衪並沒有。至少不是我所期望的那樣。我開始相信謊言,相信神離我的痛楚很遠,逃避並不回答我的問題。

儘管如是,神會在我最有需要的時候引領一些人到我生命中提醒我那些真理。 那些是我從前已經知道,但在疑惑蒙罩的時候卻忘記了的真理。念記神的信實、應許和愛讓我能看見那真理–神的美善和方法不一定與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相乎。那不要緊,因為衪是神,而我不是。

我想我們都曾經歷或將會經歷一些不明白神作為的時候。我們或許會質疑神的計劃並開始相信謊言,相信神容許痛苦和試鍊在我們生命發生,衪便是不美善。然而,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無論我們的環境或情緒怎樣,神永不失信或出錯。當我們選擇打開我們的雙眼去看真理的實況,每一個使我們不信的謊言也會倒下。

盡情地愛

我成為基督徒已經很久,但這是我有過最棒的復活節。我跟太太是去在波特蘭的Mars Hills教會,他們對復活節隆重其事。在受難日,他們舉行了一個像喪禮段晚間聚會。兩天後,復活主日便大肆慶祝。這個配合非常有能力,讓我們感受到基督死亡的絕望和復活的喜樂。

讓我最深刻體會到的是人類罪大惡極,而我是當中有份的。耶穌,神的兒子,來到世上並在我們當中活出一個完全的生命,而我們的回應卻是把衪殺掉。沒有人為衪挺身而出。我們殺了神。我們不想要衪;我們不需要衪;而且主張把神殺掉的人是最虔誠的一群–那些認為自己認識衪的人。

這讓我有新的看法,就是神其實特意讓這發生–衪從亙古以前便知道衪所創造的男男女女會殺掉衪的兒子。某情度上,衪一點也不失望,這都是衪計劃的一部分。創造人類就是要為他們犧牲性命。

對我而言,這揭示了神對我們的愛的更深層次。祂不單為我們死,祂甚至創造我們以致祂能盡情地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