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別和未來

和自己喜歡的事物道別很難。在不知道下一步會如何的情況下道別,是一件更困難的事。因為出於那未知的感覺;雖然知道神會帶領直到事情畫下句點,但尚未揭示下一步的走向。

這一年說了好多再見。去年夏天我參加了VOICE,是V2的最後一屆。我外公長期與病魔抗爭,在今年一月安息主懷。這發生在台灣舉辦兒童營的期間,同時要平衡我失去外公的情緒和面對兒童營即將進入尾聲的心情,由於沒有人能確保往後是否還會繼續舉行兒童營,對我來說非常不真實。七月時,告別了我任期三年的工作,飛機起飛時,我掉下眼淚和台灣說再見,因為我不知道我是否/在什麼時間點會重回這個國家和見到深得我心的人。至於現在,這是我在VOICE同工部落格的最後一篇文章。

這種感覺就好像在青黃不接的情況中,我必須對很多事放手,同時未來對我來說是個未知數。我不知道接下來幾個月我從學校畢業後我將會做什麼,而這樣的感覺有點令人提心吊膽。在這離別和對未來不確定的時期,藉由箴言 3:5-6 (和合本)的應許,我得了安慰: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 在我生命中,神一次又一次的向我顯明祂是信實的,若我現在還懷疑祂,我就太傻了。

「…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即使我的人生現在看起來和我的想像不完全一樣,或事情的發展和我所設想得不同,我必須相信神的主權和祂的智慧遠高於我。在我生命裡,許多最美的祝福來自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和我平常會忽略的事物,因為「我」不認為它們值得我去關心。我很開心,幸好神對我的良善是遠超過我所求所想的!

「…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 當你還在變動的過程,你會時常面臨許多重大的決定和抉擇。而當所有決策看似都有其道理,這有時很難判斷哪個才是正確的。在我生命中,我一直在學習認定神的主權,並確保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榮耀也頌讚祂。當我如此行,我就有了信心,因為我並不是基於自己的需要和慾望來做決定。

「…他必指引你的路」:我可能不會知道那條道路現在的樣貌,但沒關係。我相信那創造宇宙的神知道我的名字,並且看我為寶貝的,將在祂所安排的時間呼招我,並指引我的道路。

我或許不清楚我的未來將會如何,但我知道誰掌握我的未來。在這離別、失去、變動和沒有把握的時期,無論我的人生如何,我都可以緊緊抓住天父的應許,因為祂永遠不會離開或遺棄我,祂都將會藉由我的生命來榮耀祂。

 

作者:Elisabeth Corduan

翻譯:Sandy Wang

上帝的心意並非…

 

照片來源: www.flickr.com/photos/archetypefotografie/

最近我需要做好多決定。在教會服事和明年大學畢業後的計劃上

我正在尋求上帝的引領。我真的很想知道上帝要我做什麼,還有

祂所為我預備的計劃是什麼。當你尋求上帝的帶領並期望能有個

清楚回應的時候,你會怎麼禱告?你會怎麼做?—一位先前VOICE的學生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正因為你從原先自己做決定,進而想知道神在你生命中要做什麼。如果這是你現在的處境,恭喜你已經跨出了一大步!和上帝心意相關的議題非常廣泛,所以在這裡我只會討論其中一小部分…

上帝的心意並不是衛星導航。祂不會列出我們到達最終目的地的所有步驟。祂(通常)不會逐步地給我們指示,告訴我們該怎麼達到(「去這所學校」、「跟這個人約會」、「接受這份工作」)。祂不會警告我們路上的施工和塞車。若這正是你所追尋上帝的旨意,你所追求的並不正確。尋求上帝旨意的過程,其實比較像是在敲門。你或許對門後的人或事毫不知情。或是你可能以為你知道,結果卻發現和你原先的想像完全不一樣。無論哪種情況,你唯一的任務就只是敲門,並在那扇門打開的時候進入。

上帝的心意不是遠離苦難的保證。我曾經想說只要緊緊地跟隨耶穌,我的人生(只會)被祝福(意即:安全、安心和成功。)若有事情不對勁,那肯定是我在過程中搞砸了些什麼。在那之後,我漸漸學到即使我感到被祝福,也並表示一切的事情永遠都會很順利。事實上,追隨上帝常常讓我感到更不平安,因為祂正精確地指出我所有錯誤的安全感,並一一拆毀。這就是為什麼祂是我的救主—祂正毀壞所有一切我相信卻無法救我的事物。

上帝的心意不是在於你的人生。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決定尋求上帝的心意是很重要的—但記得,這並不是在於你的人生。而是祂如何為這個世界寫下故事。也因為這是祂的故事,祂比你更關切你所參與的部分。

最後,上帝的心意在於旅程更甚於目的地。當然,上帝在乎我們跟誰結婚和我們怎麼過人生,但在整個尋求祂旨意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習如何一步一步的相信祂。藉由帶我們到我們不想去的地方,祂揭露了我們所隱藏的恐懼。當我們的壓力大於我們所能承受的時候,在祂裡面有安息。學習來認識這位我們認定要(且時常以為正在)跟從的神。有一天,我們將到達終點,與祂面對面,但對於現在,活著是為著認識祂,而這就是跟隨基督。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作者: Karen Kallberg

翻譯: Sandy Wang

 

經時間淬煉的信心

農曆春節期間,我們去了教會牧師家作客。Samuel是位十分渴慕真理的牧師,也熱切期盼教會的會眾能明白耶穌的真實,以及為何祂配得我們全然相信。而正如我之前在這個網誌所所提到的,「全然相信祂」一直是我的掙扎。

用餐後,牧師將本來要玩的桌遊擱在一旁,開啟了一場蘇格拉底反詰式的討論(一來一往的問答。)他將討論的主題訂為:耶穌是誰?聊著聊著,我們的話題漸漸聚焦於亞伯拉罕。在對答中,我第一次察覺到神與亞伯拉罕立約、至應許成就之間,其中時間的多寡。在漫長等待的數十年間,亞伯拉罕連是否能親眼看見神承諾賜予的後裔都不知道了,更別提擁有獨子。

信心,經時間焠煉而成。
當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懷孕時,一切都讓我難以相信。特別是經過數個月的挫折後,「相信」尤其困難。剛開始的幾週,各種焦慮的想法充滿了我的腦海。但同時,在禱告中我仍抱有一絲希望…

當我首次透過超音波看到十週大的寶寶,我決定相信第二次。我聽到從寶寶安穩沈睡身軀中傳出清楚的心跳聲,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第三次,寶寶仰躺著扭動著四肢,看起來就像隻小蟑螂。他活著,活動著。落淚的我再次相信。

其實我能實際看到寶寶成長樣貌的機會,每次都相隔好幾個月。雖然跟亞伯拉罕比,這樣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但我仍需有一定的信心,才能相信寶寶在我看不到的期間,會繼續茁壯成長。而現在,我幾乎天天能藉著胎動感受到他(沒錯,他是個男孩)的存在。

信心,經時間焠煉而成。
Matthew和我已經為寶寶取了中文和英文名字,他名字背後的含義為「明白真理」。對我而言,「明白真理」一直是個掙扎,也讓我在信仰中面臨許多挑戰。對寶寶而言,即使他的名字有如此的含義,他將來也有可能面臨與我類似的困境。但無論如何,他已經幫助我了解一項簡單的真理—「相信」意味著看見神在過去、在此刻所行的一切,並明石懷著盼望,相信祂在未來會繼續掌權動工。

信心,經時間焠煉而成。

作者: Camara Fedoriw
翻譯: Shirley Feig

基督裡的身份

我在基督裡的身份。在我一生中,這個詞我不知道聽過幾遍了,我知道何時在談話中適時使用它,但我也發現我並不真的理解它的意思。但我如何看待我自己對我的生命有極大的影響:「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17)。

我的身份從何開始?我是誰?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誰?我是Luke。好,就這樣而已嗎?那是我的名字,但那是我嗎?我隨時可以改變我的名字,但那不會立刻改變我這個人吧?《蝙蝠俠:開戰時刻》有句名言:「外表底下的你是誰並不重要;定義你的,是你的行為。」這是對的嗎?很多時候,我們在「認識」其他人時,我們會問他們都做些什麼。當我們知道以後,我們就真正認識他們了嗎?

我想,我在學習,在基督裡擁有身份表示,從某個層面來講,是的行為定義我是誰。甚至,如果我的身份是在基督裡,不管是什麼定義了基督是誰,那些因素也同樣定義我是誰。所以思考基督是誰以及我如何認識人(包括基督)對我來說非常有益。有兩件事浮現於我腦中:

  1. 我透過吸收關於他人的事實認識他人

我可以花很多時間和一個人相處,之後才知道原來他是省長,我可能會說什麼呢?「我當時不知道我在跟誰講話。」同樣的,聖經呈現了許多關於我的事實,而這些事實是因著我透過基督加入上帝的家庭才成為真實的:

  • 我們有基督的心(哥林多前書2:16)
  • 我不屬於我自己;我屬乎神(哥林多前書6:20)
  • 我能坦然無懼、確信無疑地來到神面前(以弗所書3:12)

還有很多類似這樣關於我們的事實,它們都因著我們和基督的關係而成真,了解並將它們刻在心版上是更認識我在基督裡的身份的一小部分。

  1. 我透過花時間建立關係認識他人

相反的,我可以知道很多關於其他人的事實,卻不認識他們:閱讀他們的生命故事,不論多麽詳細多麽準確,都比不上跟他們做朋友。所以要知道我在基督裡是誰,我需要先認識基督是誰。這可能是我最不足之處—基督活著,並且能與我們互動、談話、建立關係。像所有關係一樣,必須花心思花功夫學習最好的方法,並且去執行,但如此行便會帶來這樣努力本質上的獎賞和益處。

也許透過致力於這兩方面,我能在了解我基督裡的身份這件事上有所進步。

作者:Luke Kallberg

翻譯:Peter Chen

各樣的事…不論是川普或希拉蕊

julian根據維基百科,諾里奇(英格蘭東部)的Julian是第一位用英文寫書的女性。她說她在異象中看見耶穌,在這當中,祂用一句話安慰她,而這句話從此成為名言:

「在我先前愚蠢的念頭裡,我時常納悶,為什麼靠著上帝高深的智慧,罪沒有被制止:一直以來,我認為一切都是好的。儘管我一直回避這一時的疑問,我還是沒緣由的為此感到哀傷和遺憾。但那位在異象中,回答了我所有問題的耶穌,用這些話回應我且說道:『罪的產生是必然的;但一切將會沒事的,一切將會好的,並且各樣的事將會很好的。』」

對這個故事的合理性,我不確定我該說些什麼。如果暫時同意,這是上帝看事情的角度,那我想知道為什麼耶穌用未來式回答。若現在事情不好,那將來怎麼會變好呢?即使未來在天堂,我們一定會記得曾經有的悲傷和所犯的罪,當然也會記得耶穌為我們死所受的傷— 是我們對違背神的罪震驚的反思。最常見的答案是,當反省罪時,同時也是在思考愛。在天堂裡,當我們想起我們的哀傷和罪,我們將會記住我們多麼地需要基督的愛,並且我們是多麼地不配。而當基督顯示祂的傷痛,祂顯露出祂對我們深切的愛。如果照這樣解釋,藉由一切壞事顯出上帝的愛,那為什麼不贊同Alexander Pope所說的,這些壞事都是「好的」呢?

我認為Julian引用的巧妙之處在於,不嘗試去證明世界上的壞事其實都是好的。壞事發生得很糟。耶穌的受難很不好。但世界也某種程度因此而變好— 這些事若沒有臨到耶穌,祂愛的深度將無法被顯明出來。這並不表示壞事是好的,因為唯有這些壞事,祂的愛才能真正顯出。這表示「好」的未來,不單單只是人們所說的「未來天上的獎賞」。不是上帝介入,然後一切就都變好了,反而是現在的痛苦將是未來快樂的一部份。現在是有痛苦的— 現在,這些事並不好。

trumpsclintons

有時候,我們不能避免壞事。再過幾天,美國將有總統大選,很多人擔心結局將會是個災難。不管是唐納德.川普或是希拉蕊.柯林頓當選,都不要緊—若是敵營當選,雙方都有龐大的反對者已經作好了最壞的打算。不論哪方當選,我們都會有富有爭議且令人苦惱的四年。美國的政治並不健全。一個相信上帝主權的方式,可以像這樣:「一切都掌控在神的手中,所以沒有任何需要憂慮的。」但Julian不會這樣建議。我認為她的意見,一個更正確且真實來信靠上帝主權的方式,比較像是這樣:「令人擔心的事情即將發生,但因為這樣,上帝將會使一切的事圓滿。」

作者:Luke Kallberg

翻譯:Sandy Wang

VOICE 再見…

我曾經有機會問一位著名的宣教士兼作者伊莉莎白‧艾略特一個問題:「當我對另一個人戀戀不捨的時候,該怎麼辦?」

她回答說:「我們最愛的東西最適合拿來奉獻。」

那兩分鐘的對話,總括了神在我這一生所教導我的功課。

pitcher illustration

你們中間許多人都在VOICE聽過我的見證,關於神如何要我把對排球的熱愛、對教育的夢想、在美國家的安全感,對某位對象的感情,等等都交給祂。而如今,神要我把我最愛的VOICE放下。

過去十二年中,我努力發展VOICE,以為這是我終生的事工。我犯過不少錯,但我看到神在你我的生命中成就了不可思議的事。幾星期前,我一邊在照顧家中生病的成員,一邊為了今年的VOICE營會在做準備的工作。神用了一本我正在閱讀的書,問我是否願意為了祂的緣故放下VOICE。

「什麼?! 放下VOICE?怎麼做?為什麼?」

寫到這裡,淚水充滿著我的眼睛。我不斷掙扎,這個想法太不實際了,但同時,這個感覺很熟悉,因為我曾經有過這種經歷。於是,我流淚,我禱告,我求神藉著第二天的靈修給我確據。第二天,祂用一首歌感動我:「前我所珍愛,現都算為有損…」

所以對VOICE來說,有怎樣的影響呢?或許 #VOICE2016 會是最後一次的營會。希望你們和我們一起禱告,求神帶領需要在VOICE成長的人來參加。如果你有家人或朋友曾想「有一天」參加VOICE的話,告訴他們,要把握今年。如果你曾經想參加V2的話,請讓我知道。

最後,請記得,VOICE不過是神在這世上的一段小小故事。我們曾盡力幫助你們明白福音,培養與耶穌基督的關係。現在輪到你了:

God is real. Live like it.

 

作者:Karen Kallberg
翻譯:Anna Chen

兩個作曲家的故事

Two cities

Photo by will_spark and alvincchen / CC BY

想像兩個28歲的年輕人。

一個是紐約百老匯的作曲、作詞家。他第一齣在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剛獲得了知名的東尼獎(就是頒發給音樂劇的奧斯卡獎)。他的前途光明,充滿著令人興奮的機會。

另外一個年輕人也出生於紐約,但在過去20年住在台灣。他在VOICE營會工作,每年他都會寫一齣音樂劇給參加營會的同學演出。他的前途不確定,也沒有任何令人興奮的計劃。

你大概猜到第二個28歲的年輕人就是我。我記得幾年前,我在看年輕的作曲家Lin-Manuel Miranda在獲得東尼獎時,以饒舌方式演說他的得獎感言的片段,挺羨慕的。我心想︰「我想在28歲時,也一樣成功。」

現在我到達同一個年齡,我面對著我沒法達成我希望做到的事情的現實。我不禁在想︰「那是說我天賦不足嗎?是我不夠勤奮嗎?說到底,我是……失敗者嗎?」

最近,我對詩篇42篇有新的欣賞體會。詩人心中正經歷極大的不能滿足的渴望。「…如鹿切慕溪水」

Sand_gazelle_(gazella_subgutturosa_marica)

詩人大可以說服他自己他並不口渴。「你知道啦,我其實生活得相當好。我應該為我所擁有的去感恩。」或者如果他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又會怎樣?「如果我作了不同的選擇,我現在就不會那麼口渴。如果我很努力工作,那一切都會安好。」

重點是他知道甚麼能真正地滿足他。「神啊,我的心切慕你…」雖然一顆乾渴的心也可能享受草、禾與穀粒,卻只有水能滿足。雖然我想成名和有成就,但這些都不能滿足,只有上帝才能夠。

詩人怎樣做了?他承認他的渴望,並尋求那唯一位可以滿足它們的。「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重點不是到底我是不是失敗者。重點是,我有仰望神嗎?衪是我的神嗎?

作者︰Timothy Chen
翻譯︰Ada Simpson

你期待什麼?

我和我的女兒不久前觀看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其中有一幕在我腦中揮之不去。當孩子們重回納尼亞的夢幻世界,他們發現它徹底的改變了,現在找不到亞斯藍(耶穌形象的角色) ,且看起來他不在納尼亞了。

當孩子們徘徊在鄉間,最小的孩子露西聲稱在一個很深的峽谷看到亞斯藍。但是當其他兄弟姐妹看的時候亞斯藍卻不在那裡。既然沒有人相信露西,他們在峽谷中徘徊長途跋涉。隔天晚上,愛德蒙問她「為什麼妳覺得我看不到亞斯藍?」露西回答了一個非常有智慧的答案「也許你根本不想看到」。

露西嘗試說服她的兄弟姊妹她看到亞斯藍

重點是露西之所以能夠先在峽谷及樹林中注意到亞斯藍,可能是因為她一開始就期待見到他。其他孩子只是在移動中的過程中且不確定他們是否能巧遇到亞斯藍。最後,大家都見到了亞斯藍,但是如果他們從一開始在納尼亞漫遊時就抱著更大的期待,也許就可以避免一些挑戰了。

現在當你開始相信你在故事當中是露西之前,別忘了耶穌的跟隨者在祂從死裡復活後都還沒有準備好。我們在談論的人們,是那些與耶穌面對面行走,聽祂談論祂會從死裡復活,但他們卻沒有期待會見到祂。

在生命的歷程中有一顆有信心的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否會期待神每一天會出現? 即使似乎找不到神,我是否期望神會做成不可能的事? 事實上如何歸納活出神是真實的,就是保持某種程度的期待,且信祂會賞賜那真誠尋求祂的人。我們對神的敬畏就是,即使我們不相信,祂仍是那麼信實,不過,我們真的要錯過與我們的王相遇只因為我們不期待祂會出現嗎?

作者:

透過拿走來給予

你最近是否曾想過神如何透過拿走來祝福我們? 我不只指試驗和重擔,我指的是挪去「好」的事物。

祂所給我們的祝福顯而易見! 只要回想2013年VOICE同工,當我們在八月說再見,David 和Anna就搬到南投,Jerry 和Ada搬到屏東,Ethan搬到台中,Audra生了小孩,Brianne搬到屏東,我加入在台中的青年事工英文訓練中心(SYME) ,Loren 和Tina彼此結婚了!

這些都是附加的祝福,我們自然會感謝神,但我們會為過程感謝祂嗎?會為旅程感謝祂嗎?為祂從我身上拿走的感謝祂嗎? 我相信需要放棄這些或在收到新的和美好的祝福之前,讓上帝來取代生命中的「好」。但是,到時候,可能並不曉得為什麼要放手! 所能做的就是信靠祂。

有時神把東西拿走是為了要用祂的方式放回我們身邊。有時祂用「最好的」取代「好的」。

神交還以撒給亞伯拉罕,加強及證明了亞伯拉罕的信心,同時仍然實現祂對其後代及彌賽亞的諾言。

  • 神祝福了約瑟的人生,使用他保存了以色列民族,並讓他再次面對面的親眼見到他摯愛的父親及家人。
  • 神雙倍祝福約伯物質上比以前還多的財富,親自從旋風中和他對話,並引導故事能夠流傳下來,以至於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祂的心意及作為。
  • 在十架後,門徒迎接他們的主人歸來後成為救主! 並且,祂會與他們及我們同在直到永遠!
  • 透過耶穌犧牲了祂的權力、榮耀、聖潔等,祂得到了教會,也就是祂的新婦及產業,神國的關鍵、所有榮耀、榮耀、權力。還有很多例子。

比較好的例子是立刻頌讚他 (約伯記 1:20-21) ,並「選擇那上好的福份,是不能奪去的」(路加10:42) —放棄世上的物質以至能得到天上/永恆的價值。

透過失落、傷心、痛苦及失望,我曾經歷了一些與神甜蜜團契的時光。當我在試驗中意識上仍選擇靠信心讚美祂時,我已被祝福,相信祂會為了祂的榮耀及我的益處,即使當我不了解。

我們的希望可以很容易改變,但是,假如我們只尋求神所為我們揀選的,那麼我們的渴望就不需要改變了。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歡喜的將我們心中的渴望交給祂妥善保管而不是達成我們的目標。假如祂想要實現祝福,祂可以達到百倍。

所以為什麼要等候兩年(或是更長) ,直到我們了解上帝為什麼在我們感謝祂以前將東西拿走? 現在就做吧,信靠這是從祂而來的祝福!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 5:16-18

過往遺骸

“曾經燦麗–
尊崇光裡–
已凋殘骸
樂今枯瘠.”

130323 0102 TP Assembly-001

臺灣CI(兒童營)在2001達到高峰. 台北場座無虛席, 450個小孩, 甚至還有更多的人無法參與. 老師們幾乎無法掌控. 那禮拜身為翻譯, 我忙到不可開交, 特別當我發現到我的小組有最多人.

兩個老師. 二十七個小孩. 完全能夠自豪

我不知道的是這不僅是當周最多人的小組, 將來的小組再也不會有這樣的規模. 在那之後, 台灣各場的兒童營緩慢但持續的衰退, 最後, 十二年之後的2013年在花蓮講座達到了低點.

130323 IMG_8918

二十三個老師. 二十七個學生. 事過境遷.

十五年來, 我參與了兒童營的各樣事工, 從剛開始當學生, 之後幫忙發美勞材料, 翻譯, 幫忙教, 說故事, 最後在2007策劃整個營隊. 我的責任漸長, 那曾經蓬勃的事工卻隨之萎縮. 雖然我已盡全力帶領著僅存卻也疲憊的人, 卻越發沮喪.

“為什麼我還繼續做這些”我問自己. “別人都已經往前繼續他們的人生- 難道沒有更重要的是讓我做嗎?“

罪惡感隨之襲來. “是 讓兒童營變成這樣嗎? 我應該放棄; 承認吧, 兒童營的榮景已不復存”

當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 重建那在所羅門光榮時代傳奇般的聖殿時也遭遇相似的情況.在建好的地基之上, 那些記得昔日聖殿的人們潸然淚下. 那根本不算開始建造的新聖殿永遠不可能跟原本的相比. 那為什麼還要繼續?

在絕望之中, 神用祂的話安慰了他們, 同時也使我能繼續在兒童營服事.

”你們中間存留的,有誰見過這殿從前的榮耀呢?現在你們看著如何?豈不在眼中看如無有嗎?耶和華說:所羅巴伯啊,雖然如此,你當剛強!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啊,你也當剛強!這地的百姓,你們都當剛強做工,因為我與你們同在。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這是照著你們出埃及我與你們立約的話。那時,我的靈住在你們中間,你們不要懼怕。“(哈該書2:3-5)

 

如果要詳述今年講座的狀況會太複雜, 但即便如此, 還是能說神依然與我們同在, 並且幫助我們完成這工. 就像祂2001所做的. 想知道更多? 你得來問我才能了解, 或者來兒童營當老師會更好.

作者:Timothy Chen
翻譯:Jorda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