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的父親

dad and son

父親—這個單字對我們每個人而言,代表了不同的意義。這陣子以來我遇到了許多人,他們無論在任何事物上,都無法感受到自己與這個單字的關聯。「父親」對他們來說完全不具任何意義。因為說穿了,他們從未擁有父親。當然,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他們是有位提供精子的生父。然而在養育、關係、和感情層面,他們覺得自己是無父的孤兒。

因此我深深地相信,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在世上時,試著幫助我們更加了解神是誰,祂是怎麼樣的一位神。聖經多處以「父親」一詞稱呼神。這雖是一件好事,但耶穌採取了更進一步的詮釋。我們說「祢像父親般顧念我們」或「祢是我們的父親」是一回事,但能說「爸,早安」就有了全新的意義。耶穌不只形容神是怎樣的神,祂也告訴我們要將神當作我們的父親!

若要更深入探討,許多學者指出,當耶穌在馬太福音六:9-13教導我們如何禱告時,說到:「我們在天上的父…」,而原文在此處使用的單字是「Abba」—這是中東孩童們所學到第一個單字—「阿爸」。讓我們思考一下這背後的涵義。即使是那些在世上擁有模範父親的人們,都曾經因為他們的父親而受到誤解,感到失望。然而,你在天上的父親比任何人都了解你,對於那些從未擁有父親的人,祂是他們真正的父親。對祂而言你是極為寶貴的。不只如此,甚至在你求祂之前,祂早已知道你的需要!

你能想像天父有多愛你嗎?若神在藉著祂的話創造世界之前,就已十分滿意祂的計畫,那麼,當祂看到祂的努力,結出了美好的果子,就是那相信祂的兒子與女兒們時,祂豈不會更滿意嗎?而這就是為什麼祂渴望我們認識祂是「我們真正的父親」。一旦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關係,我們面對造物主的態度也會轉變—而我相信這也是耶穌自始至終的目的。

 

作者:Wes Dudley

翻譯:Shirley Lee

“非婚前不交往(Uncourtship)”的故事

“你是我藏身之處;你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詩篇32:7

我在聖經裡搜尋著我未來的妻子應該具備的品格特質…以及一些我應該有的品格特質。

我12歲時立志遵循”婚前交往(courtship)”的精神。過去幾次迷戀的經驗,總是伴隨著禱告與自我省察的日記。我讀到一個部落格說到人應該”成為別人對的人”,而不是”尋找那個對的人”。我就尋覓著更多我應該有的品格特質。

如果我做的事是對的,我不會傷到其他人或傷害我自己,對吧?

接著我試著”追求”某個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發現立意良好的人們以寒酸又不合理的方式對待彼此,即使是—也許尤其是—當他們試著把每一件事都做對的時候。

隨著時間推移,我得到很多的建議,各種應該”認真嚴肅地”對待一段關係的勸戒。雖然我有”認真嚴肅”的態度,卻無法保證我心中並不自私。

有些勸戒說人應該”追求”一段關係,關係是需要花費心力的。這個想法指出了我在甚麼方面專注在我自己身上,而非另一個人身上。雖然我有主動與努力,卻無法保證一段關係能成功。

這種羞恥感成了最困難的部分。

隨著我的朋友們都結婚生子,我懷疑為什麼我的關係總是持續一段時間後…就失敗了。

在VOICE 2013遇見我太太Tina之前的兩年半內,兩段都只持續8個月的關係來了又走了—其中一段大多數時間都在Skype上交流,卻經不起面對面;另一段關係由我結束了它,而原因我目前仍掙扎著難以講明。

甚至我那些好的渴望總是與其他的東西參雜。我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並了解到我有這樣的想法代表了我是多麼自以為義。我決定我的人生方向與某個人並不符合…並了解到有多少的恐懼影響著我的決定。

所以當我遇見Tina,這個經歷感受並不像禱告蒙應允,我沒有想到要禱告…即使我VOICE的組員們有。

我並沒有”更愛耶穌”,或聽見神對我個人”特別的指引(rhema)”,或達到一個”不再有自己的意思”的程度,即使這些都聽起來是好事。

認識Tina比較像是一陣驟雨,而非轉開水龍頭;比較像是被原諒,而非”潔淨我的良心”;比較像是恩典,而非任何其他東西。

現在我們結婚了,更加需要彼此饒恕。而彼此的饒恕,讓神所應許的饒恕感覺更加真實。

也許這就是關鍵。

也許恩典並非”作正確事的渴望與能力”,而是我們發現神一直以來的工作;也許我們本該曉得的並非”如何活出基督徒的生命”,而是仰望我們的救主。

 

作者:Loren Paulsson

翻譯:Joy Liao

成長痛

2104459_orig

我最近開始在一間兒童與家長的發展中心裡工作。以我在台灣兩年的教學經歷,我以為這份工作會很容易。但經過兩個星期非常嚴格的訓練,我開始改變這樣的想法。在每天的訓練中,我需要拋開我舊有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與課程計畫。我的訓練員也給我很多空間適應,因為他們知道我還在學習。但是,他們也相當投入於我的訓練並希望看見我的改變,期待我成為他們希望我成為的老師。結果,這樣的學習過程,讓我感覺非常的「不一樣」!事實是,這樣的過程讓我感到非常不適應。但是這些訓練員卻一直鼓勵我一切都會轉好,因為再過不久,當這些訓練內化在我裡面使我成為一位老師時,我便能反射性的進行教學計畫而不需經過思考。而這些嚴峻的學習過程終將成為我新身份的一部分。

嗯,我還沒到那樣的境界。但漸漸的,日復一日,從失敗中累積經驗,我會學習到怎樣去改變並且成為一位不一樣的老師。而這些目前看來辛苦且困難的成長過程,則正是使我邁向成為這樣一位教師的重要趨力。

有一天,在我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我正在經歷的成長過程並不只是為了這個新職位而以。聖經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那就是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所以我們的新的身分因此得以被堅固。我們曾經是 神的敵人,但是因為耶穌,我們現在可以和耶穌一樣,被稱為 神的兒女。贖回、復原以及原諒也因此成為我們的新身分的一部分。當我們充分了解我們的新身份,我們的生命理當會經歷相當真實的改變。而這樣的成長與改變會讓我們感到舒適嗎?也許不會。或者我們會一夕間改變嗎?我真希望如此!當我年紀愈長,我愈發現我心裡的罪惡以及我的心和上帝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但上帝並沒有放棄我,而且 祂會完成由 祂自己開始的救贖工作…不管這樣的過程有多麼困難。

你目前正在經歷哪些上帝使你成長的事?你覺得這些事情很辛苦與困難嗎?讓這些成長過程中的疼痛提醒你:上帝正在你的生命裡做工。因為 祂非常的愛你,以至於 祂不會讓你的生命僅限於你的現況。

作者: Brianne Hogan

翻譯:Gracie Lu

 

擁抱我們所屬的身分

創世紀一章二十七節: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

倒影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不是指倒影本身。如果你看過倒影,你知道它單純的目的就是指著所反射的事物。如果我們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我們知道我們反映著神屬性的一部分,並且被造是為了指回向祂。

我常這樣相信,許多時候我們躲避神造我們的樣式而不是因祂所造的形象感到歡喜。所以是什麼造了你呢?你喜愛什麼呢?你因什麼感到熱情呢?舉例來說,我喜歡音樂冒險、完美和大笑。我這些所有的特質都反映出上帝是什麼樣的一位神。所以想想世界上的所有人,過去到現在。想想有多少多樣而不同的人在世界上,每個人不同被造的樣子都反映了神的形象。

然而因為罪,我們榮耀神的目的已經被顛覆了。我們沒有用我們的特質來指向上帝,我們選擇自己的驕傲或是在自憐中打滾來指向我們自己,只因我們覺得我們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好。但因著耶穌的福音,提供了重新找回我們因成就起初被造目的而得的喜樂。當我們降伏於基督,祂就給我新的生命。在祂裡面,不會看到一個裝模作樣,而看到我們獨特的生命及價值都在於一個偉大的目的:讓其他人轉向神並榮耀神。當我們用這個層面來看自己,就不用自卑,也不能驕傲的膨脹自己。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在按祂形象造我們的主的奇妙中喜樂。

所以,讓我們一起充滿活力的活出我們自己。讓我們使用我們所具備的一切(恩賜,能力,人格特質,情感,創意,夢想)來更多的愛耶穌並更多轉向祂。我們是按神的形象所造,為要反映出神的某些部分—這是個不可思議的真理值得我們為此感到喜悅!

Author: Brianne Hogan
Translator: Angel Liao

時期

一位有智慧的人曾經說過:「凡事都有定期(season),天下萬物都有定時。」上帝祂自己將這些文字記載在聖經中,甚至祂將星星放在天空「做記號,定節令(season)」。

在西北部的奧勒岡州,秋天是一段輝煌的時光。白天溫暖,晚上涼爽,樹的顏色美不勝收。但隨著秋天的來臨也伴隨著雨季的到來。慢慢地、好幾週充斥著越來越豐沛的雨水,直到轉變為持續好幾週的冬季陣雨才似乎來到尾聲。

人生的時期(Season) 也是如此發生。當你是個孩子的時候,你迫不急待的想要長大成人。當你正值國高中時期,你覺得時光似乎停滯不前。大學提供了另一階段的時期轉換。交往的關係也只有一段時期。這份和那份工作也只是另一段時期。我們喜歡歌曲一段時期、食物一段時期、衣服一段時期,甚至連朋友都一段時期。

我易於倚賴某一時期過長,發現我的身份和慰藉不是在神裡面,而是在一些不同時期的短暫事物。時期本身是好的及自然而然的,是神所創造的,是我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們的人生及我們的神,比任何一個我們所經歷的時期都還要來的重要。

享受你目前所在的時期,盡全力的去活,並向神獻上感謝。當你的人生時期改變時,好好地往前行。在基督裡找到你的身份,讓神成你的慰藉和喜樂,並謹記無論你是在你人生的哪一個新的時期,祂都與你同在。

作者:Rowan Gillson
翻譯:Ina Su

我是誰?

我討厭把我的個人資料放在網絡上。看看我‭ ‬Facebook 的個人版面,你不會看到我的興趣、最喜歡的書、喜歡的電影的資料。

這些年的VOICE第一組

問題是幾個月前,Karen 邀請我們‭ ‬-‭ ‬這個部落格的作者和譯者‭ ‬-‭ ‬寫一個自我簡介。簡介的準則如下︰

  • 自我簡介(包括你從哪裡來、你現在的職業、興趣…)
  • 你哪年參與 VOICE
  • 最喜歡的 VOICE 回憶

我不知道寫甚麼才好。

我為什麼會這樣?也許是因為我在家中排行最小,習慣了跟隨家中年長的喜好。也許我善變,所以我的喜好也常常改變。也許是因為我喜歡保持神秘。

然而,一個重大原因,就是我在成長中每一年都有兩個月撥去了給兒童營和VOICE。在那段時間,我不會聽音樂,我穿“VOICE的衣服”,我也沒有甚麼時間給我的“興趣”。不知不覺,我大部份的身分跟興趣就成為了VOICE。我也不自覺地害怕當我說明興趣時,別人會把我的看法看成代表VOICE。

事實上,我參與VOICE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一方面,我會很容易厭倦每年做同一樣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我不再參與VOICE,我會面臨身份危機嗎?

在上週末的VOICE退修會中,我們談了很多關於我們的身份︰我們怎麼看自己、身邊的人、最重要-神,會影響我們怎樣去活。VOICE是神在我生命工作很重要的一面,然而,這也只是一個營會。蒙神允許,我會一直在VOICE服侍,也同時記著我是在服侍神,不是營會。

作者: Timothy Chen
翻譯: Ada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