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情地愛

我成為基督徒已經很久,但這是我有過最棒的復活節。我跟太太是去在波特蘭的Mars Hills教會,他們對復活節隆重其事。在受難日,他們舉行了一個像喪禮段晚間聚會。兩天後,復活主日便大肆慶祝。這個配合非常有能力,讓我們感受到基督死亡的絕望和復活的喜樂。

讓我最深刻體會到的是人類罪大惡極,而我是當中有份的。耶穌,神的兒子,來到世上並在我們當中活出一個完全的生命,而我們的回應卻是把衪殺掉。沒有人為衪挺身而出。我們殺了神。我們不想要衪;我們不需要衪;而且主張把神殺掉的人是最虔誠的一群–那些認為自己認識衪的人。

這讓我有新的看法,就是神其實特意讓這發生–衪從亙古以前便知道衪所創造的男男女女會殺掉衪的兒子。某情度上,衪一點也不失望,這都是衪計劃的一部分。創造人類就是要為他們犧牲性命。

對我而言,這揭示了神對我們的愛的更深層次。祂不單為我們死,祂甚至創造我們以致祂能盡情地愛我們。

過往遺骸

“曾經燦麗–
尊崇光裡–
已凋殘骸
樂今枯瘠.”

130323 0102 TP Assembly-001

臺灣CI(兒童營)在2001達到高峰. 台北場座無虛席, 450個小孩, 甚至還有更多的人無法參與. 老師們幾乎無法掌控. 那禮拜身為翻譯, 我忙到不可開交, 特別當我發現到我的小組有最多人.

兩個老師. 二十七個小孩. 完全能夠自豪

我不知道的是這不僅是當周最多人的小組, 將來的小組再也不會有這樣的規模. 在那之後, 台灣各場的兒童營緩慢但持續的衰退, 最後, 十二年之後的2013年在花蓮講座達到了低點.

130323 IMG_8918

二十三個老師. 二十七個學生. 事過境遷.

十五年來, 我參與了兒童營的各樣事工, 從剛開始當學生, 之後幫忙發美勞材料, 翻譯, 幫忙教, 說故事, 最後在2007策劃整個營隊. 我的責任漸長, 那曾經蓬勃的事工卻隨之萎縮. 雖然我已盡全力帶領著僅存卻也疲憊的人, 卻越發沮喪.

“為什麼我還繼續做這些”我問自己. “別人都已經往前繼續他們的人生- 難道沒有更重要的是讓我做嗎?“

罪惡感隨之襲來. “是 讓兒童營變成這樣嗎? 我應該放棄; 承認吧, 兒童營的榮景已不復存”

當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 重建那在所羅門光榮時代傳奇般的聖殿時也遭遇相似的情況.在建好的地基之上, 那些記得昔日聖殿的人們潸然淚下. 那根本不算開始建造的新聖殿永遠不可能跟原本的相比. 那為什麼還要繼續?

在絕望之中, 神用祂的話安慰了他們, 同時也使我能繼續在兒童營服事.

”你們中間存留的,有誰見過這殿從前的榮耀呢?現在你們看著如何?豈不在眼中看如無有嗎?耶和華說:所羅巴伯啊,雖然如此,你當剛強!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啊,你也當剛強!這地的百姓,你們都當剛強做工,因為我與你們同在。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這是照著你們出埃及我與你們立約的話。那時,我的靈住在你們中間,你們不要懼怕。“(哈該書2:3-5)

 

如果要詳述今年講座的狀況會太複雜, 但即便如此, 還是能說神依然與我們同在, 並且幫助我們完成這工. 就像祂2001所做的. 想知道更多? 你得來問我才能了解, 或者來兒童營當老師會更好.

作者:Timothy Chen
翻譯:Jordan Wu

拼圖中的困惑?

我很喜歡拼拼圖,原因是拼圖越大,挑戰越大。我得承認我不是一個喜歡懸而未決的人。在沒有開始以前,我要先知道完成的圖像看起來如何。

你是否有拚過這種拼圖,就是當你從櫥櫃中拿出陳舊的拼圖堆,一千片中卻只有九百九十九片? 你會不太高興拚完那九百九十九片,而會很生氣因為那一片拼圖不見了!

現在的我開始感到十分的困惑和挫折,因為我無法了解那最後一片到底在哪裡,或甚至是最後完成的圖像會是怎樣的畫面。那是很重要的一片拼圖,一片我會寧願放在我的小盒子裡,以至於我可以完成我的拼圖。我指的是,我有事情要做、有人要拜訪、有生活要過,對吧? 為什麼上帝讓我坐在那裡注視著那幅圖像的洞,帶著一個大問號呢?

取而代之一直注意那個問號,我開始去注視神是怎樣的一位神和祂的屬性,單單的只看祂是誰? 很容易用神所給予的去瞭解上帝是怎樣的一位神,但是如果神收去呢?如果你倚靠那些神所賜給你的禮物來刻畫出祂對你是怎樣的一位神,那些禮物在你腳前瓦解殆盡,你的立足點在哪裡呢?

耶穌+ 什麼都沒有 = 所有的一切

即使現在看起來那一塊就是有空缺,我的圖畫已經完整了因為耶穌手中握著那片拼圖。祂是我信仰的作者及完工者,時間的完結點在祂手中。而有榮耀的一天我們會看到我們最終的圖像,那不是很美好嗎?

耶利米書29:11 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 念 ,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當筷子對上叉子

我上禮拜很有幸可以待在台灣約八天的時間,而且回去的感覺真好。我讓自己享受一些事,包括拜訪好友們,吃我愛吃的食物,享受美麗的景色等。

在我這次訪問期間,我有機會與一群朋友有一些交通,通常是在吃飯時進行的(我有沒有提到我很愛這些食物)在這些聚餐當中,我了解到我多麼享受台灣式的用餐方式。在美國,不管你什麼時候在外面用餐,餐廳都會將你的食物分盤裝好。也就是說,一個在我面前擺好的盤子,其上的食物只與我的舌頭共舞-只不過是示範我們西方文化的個人主義罷了。

然而在台灣,大部分的食物都是擺放在轉盤中間,當大家一面歡愉的交談一面「用筷子夾攻」,這種多元的用餐方式可以提供一個機會讓大家分享一樣的東西並且創造更多有品質的團契。

為什麼用餐這件事很重要?嗯,我不是在說一個文化優於另一個文化,但我真的很讚賞台灣文化有一個主要原因:它很看重關係而不只是鼓勵我們低頭扒自己盤子裡的食物。台灣人的習慣提醒我用餐時間不只是關乎食物,更在乎友誼。畢竟這不就是最重要的嗎?

我一直在讀一本叫 With 的書,作者是Skye Jethani 。 我一直感到很深刻的是它提醒我我們的上帝是在乎關係的上帝。然而我卻時常在追求「食物」而不是「朋友」。因此忽略了這餐飯的真諦。如作者所說,我心裡呼求我們的上帝"不再是我們獲得財寶的途徑,而祂就是我們的財寶"我們喜歡生命裡有神,是因為祂是怎樣的神,還是因為我們更覬覦神可以為我們的生命帶來的美好滋味?

作者:Wes Dudley
翻譯:Alice Kuo

承擔彼此的負擔

Karen 和我曾嘗試在VOICE以開放的態度討論關於我與情慾和色情誘惑的鬥爭。我們試圖以適當的和體面的方式談論它,同時坦白的表示這是場屬靈爭戰。這是一個既困難又尷尬的話題,但我們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原因:我們需要其他基督徒的支持,和我們希望別人知道他們也可以找到其他人討論他們的罪和鬥爭。

許多罪的領域在基督教界是“禁忌”:我們避開談論他們(和別人認為我們會應避開談論他們)因為談論它們讓我們太不舒服了。慾望是這些被禁止的主題之一,也許是最被禁止的。它讓我們不舒服是正確的因為:罪不僅應使我們不舒服,它更應該讓我們感到厭惡和震驚。我們應該驚恐的轉身。

但我們不該沉默。對罪沉默只會導致持續的失敗和挫折:“遮掩自己罪過的, 必不亨通; 承認離棄罪過的, 必蒙憐卹。” (箴言28:13)許多基督教界都習慣抑制談情慾的罪,而這壓抑讓每個人都只能獨自面對他們的奮鬥。這可能是為什麼聖經告訴我們要承認我們的罪– 不止是對上帝(雅各書5:16)。沒有人能承擔自己的罪:基督來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應付我們的罪所帶來的後果。因此,理所當然的,基督的解決方案,就包括互相支持對抗罪:我們,教會,被稱為“基督的身體“,和基督在地上的使者。 (哥林多前書12:12-27,尤其是第26節)。

許多聖經老師都指出,基督給的命令,比舊約中給的命令更嚴格,更難以保持。摩西說:“不可姦淫”,但耶穌說:“不可動淫念”(馬太福音5:27-28)。我們越試圖隱藏我們的罪,越使我們錯過基督的恩典,因為這恩典就是讓我們可與與明白我們鬥爭的基督徒交通:“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1 -2)

我們生活在一個讚揚和鼓勵男性和女性慾望的文化中。如果我們對這惡性屬靈攻擊的回應是禁止坦誠討論我們的鬥爭–甚至是整個主題-那我們就拒絕了我們弟兄姐妹需要的支持和開放性。

當然,如果我們對罪沒有遺憾,我們可以放肆的談論我們的罪,或跟錯的人在錯的時間談論我們的罪。我們需要辨別什麼時候和什麼人是適當的。但過多的分享我們鬥爭慾望並非我們教會今天的失敗:相反,我們分享得太少了。

我們需要大家分享我們自己的罪,並負擔其他人的罪。當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是神的恩典,基督的身體。

悲慘世界:電影回顧

即將要在台灣上映的悲慘世界已經在美國還有香港上映超過一個月了。跟一些還沒看過的人分享一些感言。

不知道各位平常有沒有看電影,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很愛音樂劇,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特別注意片中演員的唱腔。你或許會被這部片的製作團隊還有導演給驚艷到。如果你不愛音樂劇,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有人會花上兩個小時觀賞別人唱歌。如果你完全不看電影,你可能會對片中描述的罪惡有點坐立難安。

但無論如何,如果你看了這部片,希望你不要忽略掉這部片子的核心價值。

這是一部關於尚萬強的故事,一位曾經為了姊姊的孩子而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入獄中的罪犯。原本只需服刑五年卻演變成19 年的苦力囚犯。當尚萬強終於被釋放了他發現他仍舊不自由:社會並不打算要原諒他。

在承受諸多的抵制後,他轉向一位不只歡迎他而且還善良,相信他的神父。但是被過去經驗所扭曲的尚萬強卻選擇偷了神父的銀器,被警察逮捕送回神父面前。

請看下一段

19 年的苦刑都無法完成的事,神父一瞬間就完成了:尚萬強強烈地感受到自己心中的黑暗。當他多年前偷麵包時,他覺得自己是正義的化身。這次,他卻感受到愧疚感。在他下一段歌裡他這樣唱:

他的一句話就可以逼我回到最初的地方,
被架在層層枷鎖底下,
但他卻使我獲得自由,
小刀般的愧疚感深深烙印我心內

這就是寬恕的力量。像尚萬強,我們很容易合理化自己的罪惡。我們不覺得我們像 “某些人” 很壞。我們甚至覺得有些法規很不合理,應該要被犯的。一旦我們開始認為罪惡只是觸犯法律,那麼我們終究沒有能力改變自己。

我們需要的,是和我們的大祭司面對面。這個大祭司不只是漠視我們的罪惡,而且當我們只配得再次被丟入獄中時,還給了我們另一副銀製蠟燭台。悔過的開始是要在我們發現自己多麼傷了神的心的時候。那才是真正自由的開始。這才是我們如何學習活出神的真實。

「然而 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以弗所書 二: 4~5)

Author: Karen Kallberg
Translator: Fish Yu

擁抱我們所屬的身分

創世紀一章二十七節: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

倒影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不是指倒影本身。如果你看過倒影,你知道它單純的目的就是指著所反射的事物。如果我們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我們知道我們反映著神屬性的一部分,並且被造是為了指回向祂。

我常這樣相信,許多時候我們躲避神造我們的樣式而不是因祂所造的形象感到歡喜。所以是什麼造了你呢?你喜愛什麼呢?你因什麼感到熱情呢?舉例來說,我喜歡音樂冒險、完美和大笑。我這些所有的特質都反映出上帝是什麼樣的一位神。所以想想世界上的所有人,過去到現在。想想有多少多樣而不同的人在世界上,每個人不同被造的樣子都反映了神的形象。

然而因為罪,我們榮耀神的目的已經被顛覆了。我們沒有用我們的特質來指向上帝,我們選擇自己的驕傲或是在自憐中打滾來指向我們自己,只因我們覺得我們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好。但因著耶穌的福音,提供了重新找回我們因成就起初被造目的而得的喜樂。當我們降伏於基督,祂就給我新的生命。在祂裡面,不會看到一個裝模作樣,而看到我們獨特的生命及價值都在於一個偉大的目的:讓其他人轉向神並榮耀神。當我們用這個層面來看自己,就不用自卑,也不能驕傲的膨脹自己。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在按祂形象造我們的主的奇妙中喜樂。

所以,讓我們一起充滿活力的活出我們自己。讓我們使用我們所具備的一切(恩賜,能力,人格特質,情感,創意,夢想)來更多的愛耶穌並更多轉向祂。我們是按神的形象所造,為要反映出神的某些部分—這是個不可思議的真理值得我們為此感到喜悅!

Author: Brianne Hogan
Translator: Angel Liao

「被喜歡」上癮症

幾年前, 我大概會覺得我把我的生活掌握得很好(讀到這裡,大家應該就可以猜到有些事情不大對勁)。我的生活很忙碌,充滿著我的教師工作、每月幾晚的志工工作、宣教課程的教導工作以及一些孩童事工的參與。

在結婚以及女兒出生後,我的優先次序以及計畫也隨之改變。一開始,這樣生命焦點的轉變讓我很興奮──因為這是讓我所期待的事。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我開始想念起以前參與的活動以及參與時讓我覺得被需要以及備受讚美的那種感覺。但如今,我必須常常說「不」,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參與那些活動。某方面來說,我覺得自己被遺忘了。當我不再忙碌於那些「屬靈」事工時,我覺得自己好像不那麼像基督徒了。

幾個月以前,我開始讀一本書,書名為:耶穌+沒有=所有 ( Jesus + Nothing = Everything ),作者是Tullian Tchividjian. 在這本書裡,作者強調在耶穌裡的滿足是超越那些屬靈事情-不只是我們生命的救贖,但是卻是拯救我們離開自我依賴、恐懼、缺乏安全感,等等的事物的救贖。Tchividjian說道:「福音本身可以讓我們在被別人喜愛的倚賴中得自由耶穌會為我們衡量,所以我們不必生活在被他人衡量的壓力中」(第23頁)。(如果你想要被提醒基督在一切事上的充足,請查看歌羅西書一章)

自從我明白這點,我在讓自己感覺「更有價值的」奴役中得自由。這並不代表我就隨意生活-而是愛基督的心會讓我順服主。我不再讓自己被自己的努力佔據與充滿,但卻單單聚焦在基督為轉變我生命的每個細節以及生命目標所做的一切事情上。對我來說,活出神的真實代表每天提醒自己我在基督裡所擁有的一切。

 

多少時間?

今天下課後,其中一位中文老師說,這將是我們最後一個週末在一起。我們有點不明白她的意思,因為這學期還剩兩週。她解釋說,她只是在開世界將在十二月二十一日結束的玩笑。這話題帶動了我們討論如果世界真的會下週結束,我們該做什麼。我們的共識是花時間陪家人,花光金錢,和盡量在剩下的時間玩樂。吃驚的是,沒有人想下周繼續學習。。。

我們知道聖經說只有神知道世界末日的時間(馬太24:36)。所以,我們不需憂慮或考慮任何人對世界末日的猜測。可是,今天的討論引起了我回想我們基督徒該如何活。如果世界真的會下週結束,我們會如何準備見上帝? 我們現在的生活模​​式會改變嗎? 最重要的是,我們傳教的模式會改變嗎?

在這月,當聖誕節臨近,我們有許多機會跟別人分享慶祝的真正意義。當耶穌復活升天后,他答應他會回來。我們不知道那日是何時,所以我們應該活得像明天是世界末日。耶穌命令他的信徒往世界各地傳福音。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特權,以傳福音來準備基督的來臨。用你有的時間向你周邊的人分享神的愛吧。

Author: Joel Feig
Translator: Adrian Luk

 

教我如何禱告…

以弗所書6:18″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

禱告是基督徒的本分, 但我必須承認我在這方面還滿差勁的. 我的確有很多機會能禱告,但當我好好思想那些禱告時, 我發現我並不是真的在禱告. 當別人帶領導告時, 我常常沒有投入. 而當我公開禱告時, 有時倒比較像閉着眼睛的即興演說.

當我自己禱告的時候也沒有比較好, 我做了個有放相片的禱告日記, 但很少去使用. 我每個禮拜透過教導,小組,或是音樂來帶領年輕人. 但我常常直接投入這些工作而沒有花時間求神作成祂的工.

我試著想為什麼我是個如此軟弱個禱告戰士. 只是因為我的懶惰嗎? 畢竟,敬虔的禱告是艱難的,被稱之為靈性操練是有原因的. 但我也發現禱告時缺少動力是因為我不了解禱告是怎麼”運行”. 我腦袋裡知道禱告會讓事情不一樣. 但當我想:恩…神是全能的而且祂會完成祂的旨意, 不論我有沒有禱告祂都會做.那我的禱告還重要嗎?

我在禱告上的軟弱源自於缺乏信賴禱告的力量. 我覺得那是個主要的問題. 然而現在信心開始茁壯, 不再疑惑而選擇了遵行和相信.

無論我是否瞭解到我的禱告怎麼影響 神的計劃, 我只需要順從那叫我們禱告的命令(馬太21:22,帖上5:17) 並且確信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5:16) 雖然我不能完全的了解那是怎樣運作的.

而當我選擇作一個禱告的人. 我相信我會體會到禱告的原因和功效以及喜樂.

“不要只在想要時禱告, 和神約個時間並且持之以恆”-Corrie ten Boom

作者: Rachel Hung
翻譯: Jorda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