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大

keep-calm-and-live-life-to-the-max-small

我最近跟一位有九個小孩的父親在聊天。他最小的孩子現在是國中年紀。他在養育不同數目孩子的難易程度上有個有趣的觀點。「當你有第一個孩子,你都可以處理。你會累死。」他說:「然後當你有第二個小孩,你會累死。當你有第三個小孩,你會累死,你能夠做的就是繼續下去。有四個小孩後,你會累死。有五個時,你會累死。這一切你都可以處理」等等。。。事實上,他可能只講了四個然後說「這就是如何繼續進行下去」

這個有九那是怎麼回事?顯然地,兩個孩子的男子比只有一個孩子的人有更多事情發生。顯然地,有兩個小孩也比一個小孩的事情多。難道他的能力持續在增加?難道他睡眠需求持續在下降?我很懷疑。可能他的優先次序在改變,一些他想追求的興趣在減少,這樣他就可以花更多時間及精力在孩子身上。但顯然這不能說明當他的家庭越來越多人時的“更多勞碌”。這看起來有很多事在發生他可能不會注意到,孩子跟隨著這「事情怎麼發生他也不知道」而來。然而,他仍然從事盡可能多的事情。因為他總是說「累死了」。能夠找出他太太是否也用跟他一樣的方式描述會很有趣,如果她也這樣做了,我敢打賭,這種分析也適用於他。

我想在我人生中的任何時刻,會同時致力於不同的事情…神會在我生命中的每個時間點放下會「花光」我所有力氣才能完成的工作。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歌羅西書3:23)

才幹的比喻也似乎是說神給我們適當的工作讓我們忙著做祂的事務。

這是什麼意思?嗯…如果神在我們能力範圍給我們剛好可以完成的工作量,然後如果我超過負荷了,那就表示我現在所從事的事情現在不是我該做的。反過來說,如果我不覺得累壞了,一定有甚麼在我生命中我需要去處理但我沒有去做的。想一想,你工作過度還是工作量不夠?你過度投入還是不夠投入?

作者:Luke Kallberg
翻譯:Alice Kuo

為永恆受造

上個週末,我跟小孩飛去參加我奶奶的安息禮拜。她年終91歲,生前一直忠心愛那穌,愛她的家人。 去年,我們以為會失去她,但神多給我們一年,所以我能夠在這個月較早的時候帶頌約去探望她—那時也不知道會是最後一次。

Last visit with 奶奶

最後一次探望奶奶

這次,我也帶頌恩一同去。也就是我要想一下怎樣解釋死亡、永恆和天堂,讓她那小小三歲的腦袋能夠明白。

比如說,我收到奶奶的死訊後,頌恩用她的小手抱著我眼淚直流的臉頰跟我說︰「沒關係,媽媽. 也許妳可以去天堂看她!」我忍淚微笑,回答說︰「對, 因為我認識耶穌, 有一天我會去天堂看太奶奶. 妳認識耶穌嗎?」她微笑回答︰「認識!」

那天晚上,我告訴Luke我跟頌恩的對話,然後他問頌恩︰「頌恩, 妳認識耶穌嗎?」她點頭。「妳知道祂在哪裡嗎?」她害羞地笑了一下回答說︰「在我身體裡。」「真的嗎? 祂怎麼到妳身體裡?」「從我背背進去!」

可能她的神學是不太準確,但對於她那小小的腦袋,那是很多很深的東西要去明白。而實在很多關於神和福音的東西,我們成人的腦袋也不能完全理解。我記得在高中時聽到天堂是多麼的美麗,多麼的美好,但心深處還暫且不想耶穌歸來。我還有事情想要做—像要贏排球比賽、畢業高中、談戀愛、結婚…… 在坐在黃金街之上的雲上一邊唱聖詩,一邊彈豎琴之前,生命中還有很東西我想要去經歷。

如果有任何我不想頌恩相信的東西,就會是這幅天堂的圖畫。就算現在我嘗到一點這生命中的痛與苦,我還是不能理解天堂如何載著我心靈所渴望的一切—甚至更多。我不能理解沒有眼淚(或怒氣和沮喪)的永恆。我不能想像當我們在真理(就是神祂自己)的同在時,iPhone 6 會相對顯得多瑣碎和過時。

今年在VOICE,我們探討十誡。第十條誡命是警戒我們不要貪婪世上的事物—為什麼?因為這世上絕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滿足我們心靈的渴望。這提醒我們,我們受造並不只是為這世界—是為永恆。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作者:Karen Kallberg
翻譯:Ada Simpson

嘿,看我!

「你看我!你看我!舅舅,看我!」

我的外甥抓住我的手指,拉著我加入他的遊戲。不論我當時正在處理甚麼事,我都只能放在一邊,去欣賞他最新的發現:一只紙風箏,一個新的特技動作,他妹妹好笑的動作,一個洗衣籃建成的堡壘,一隻由蛋頭先生玩具零件組成的怪獸…甚至最平凡不過的東西都充滿神奇的魔力。

對我三歲的外甥而言,所有東西都很新奇又令人興奮。然而,除非他能與家人或朋友分享,否則我的外甥不能完全享受發現的樂趣。如果你是他分享的對象,你絕對會被他的快樂與驚奇感吸引的。

雖然他與所有人分享所有東西的堅持,看起來是真的有點太過了,但同時我體悟到所有人類,就某種程度而言,就像我的外甥一樣。神按祂的形象創造人類,而祂自己就是一個關係中的神。祂在三位一體中與其他位格有關係,也與我們這些祂的孩子有關係。我們也一樣,享受快樂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能與你愛的人分享你的樂趣,而你所愛的人進而能與你一起體驗一些事情。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真的愛神,當有事情讓我們愉快和高興的時候,我們應該很自然的也想與神分享。當你看完一部電影覺得開心的時候,你應該告訴神,看看祂對它有甚麼感覺。「嘿上帝,祢不覺得那部電影真的很酷嗎?那台詞寫得真好!」當你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時,你可以向祂展示你的成果。「嘿上帝,祢看我完成的這齣音樂劇!」

去年其中一個我與神有過最特別的時刻,是在春天的一個颱風天。我非常喜歡在雨中跑步,大片大片的雨從天空墜落是那樣的狂野與清新。當我濺起跑道上英尺深的水窪時,我沐浴在暴風雨的威力之中,也在主的臨在中。這整件事最酷的地方?我想神也享受那個當下,和我一樣。

今天,你何不選一個你喜歡的東西,花點時間與神一起享受它呢?

「嘿上帝,祢看我!上帝,祢看!」

 

作者:Timothy Chen
翻譯:Joy Liao

失敗的愛

 

Anita, Tina, Loren Paulsson 於彩虹瀑布
Anita, Tina, Loren Paulsson 於彩虹瀑布

坐在地板上的我哭泣著。

那一日稍早我們和我的父母及妹妹約好一起登上「The Lady of the Lake」渡輪,為了四個小時半從奇蘭湖到華盛頓州的史特赫金航程。

那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想這是個陪伴家人的機會。

然後我全心投入在湖泊及高山的攝影。

在再一次前往湖泊之前,我們在史特赫金停留了約一個半小時,我決心要拍張彩虹瀑布的照片。我的太太Tina說服我留在瀑布的下方,也就是我父母要前往之處。但我完全不想被阻撓,我往溪流處拍照。

直到我們回到巴士上我才發現我把我的結婚戒指弄丟了。在離開碼頭之前,我們請一位同行的乘客用我的相機幫我照了張全家福。

我母親也希望用她的相機照張相,但我卻忽略了她。

當我們回家時,一股意念湧上心頭。我回想起上一次,約二十七年前我們搭渡輪和親戚及祖父祖母一起出遊,但他們都不在人世了。我本來有其他的機會去愛我的太太、父母、妹妹,但那天的機會已經消逝。

坐在家中的地板上,我覺得無力挽回。我現在的努力或我將來打算做的都無法恢復那天所失去的。

身為基督徒,聖經中談到要愛神愛人,這些消逝的機會不是美好人生旅途中不幸的錯過,而是因為我的心沒有放對地方。我想要懲罰自己,像亞當夏娃一樣躲起來,甚至是躲避上帝。

但這就是「以華冠代替灰塵」應許的重要之處。就是當神來尋找我們的時候。當我們嘗試想要靠自己改進時反而暴露出罪性,但摧毀罪性的基督之愛及憐憫救我們脫離幽暗。當所有都消逝殆盡時,上帝的承諾仍然存在。

 

數大便是美?

Pile of Pancakes

“我要很特別!”

“我要為神做大事!”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曾經發下這種豪語?
即使你沒有說出來,你承不承認這樣的想法曾經劃過自己的腦袋?
攤牌:其實這樣的想法已經深植我DNA多年。我到現在才認知並且願意承認。
其實很不可思議,一個人會多麼地渴望影響這個社會或是自己的圈子-雖然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不過,我心中會不斷的掙扎這樣的熱忱如何影響我做決定甚至是影響我如何看待其他人。

作者Craig Gross所著”Go Small”一書中,他指出有多少人夢想改革拯救世界。但是我們往往因為太深地渴望做大事,反而忽略掉那些微小普通的事,而失去了眼前最明顯的機會。
當您端詳耶穌的生命,你會發現祂的生命故事總是圍繞著最普通的事- 而通常那也是他成就最偉大之事的時候。這個想法所帶來的挑戰是,我們常認為做小事就不易被人看見。我想要參與一些放在臉書上很光榮的事工,像是帶幾百人信主,或是一些能被大眾注意到的事。

但是也因為心中的這個念頭,我無法注意到,或是沒時間注意到,在家中玩耍的孩子;水槽裡一疊疊的髒碗盤;教會中有需要的朋友。

那你呢?你有那樣的心願,在神所安排的岡位上結果子嗎?不擔心自己是否有被發現。像耶穌一樣,將生命發揮到淋漓盡致,像耶穌一樣”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上帝在乎的不是你的臉書上有多少個讚,或是你的小組成長的速度。我們應當開始注意眼前的那些”小事,”並且忠心的擺上。或許你會開始驚奇上帝奇妙的作為,以及那所帶來的滿足感!

賺取我的位置

我站在通往帝王寶座的殿門前。衣服破爛的我﹐臉也很髒,但我還是要進去。我有兩個選擇。我可以嘗試整理好自己以賺取進去的機會,或是我可以把門撞開,去見王帝。

680px-Synagogue_of_Dijon_-_Great_Door這並不是一般的古老寶座殿。裡面坐著的是創造我們所看到、所感受到、所認知的一切的造物主。衪在天上的寶座掌權,掌管一切靈與物。有天使與天上的受造物環繞著衪,以完全的順服去敬拜侍奉衪。

說到這裡,你可能想到第二個選擇有點膽大妄為。我怎能自己進去並認為我“夠重要”讓神去聆聽我?如果我只是一個無知的小孩,那就可能是另一回事,但我知道我失敗了。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我讓無關重要的事情讓我分心。我聽從謊言。我有一切作證據。我的心靈有污點。

但先把這放一旁,看一下第一個選擇。我有希望可以賺取進到寶座殿的權利嗎?善工從來不能讓神滿意,我沒可能把我心靈的污點除去。所以,這個所謂的選擇是根本沒有可能。除了基督以外並沒有任何進到寶座殿的方法。

以弗所書1章4節談到那些接受基督公義的犧牲和被饒恕的人。「…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無可否認,我們的“衣服”沾污了。我們有罪疚感和羞恥去證明。但基督所做的是把那些污穢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並把衪的衣服給我們。

所以,我在天父的寶座殿門前。我看到在我生命中罪的污點,我的心要我去改變。不是要更努力地改變,而是打開門,走到那一位可以改變我的面前。神看到衪的孩子,跑到大殿,而衪敞開膀臂。

休息

Rest

我有數不清「過度忙碌」的記錄。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迫在眉睫的期限以及快要因我而失望的客戶、朋友、家人 。這一切都漸漸導致成非常不健康以及最終神所不喜悅、過量的壓力。在一次偶然中,我意識到我壓力過度的狀況,因此我在我的待辦事項中加入了一個新項目:休息。不過我發現,將休息加入我的「待辦事項」清單中並沒有任何功效。因為畢竟在待辦清單上,已經有超過我可以完成的待辦事項數量,休息因此根本不太可能減緩我完成剩餘清單的壓力。

今年夏天,Jon Acuff 著作 Start: Punch Fear in the Face中的一些觀點挑戰了我對休息的想法。以下的幾點想法幫助我很多,希望也可以幫助你們:

  1. 休息是一份禮物。是上帝給了我們休息,因此這不是我們能夠賺得的或者我們配得的。希伯來書4章談論到進入基督的安息是一個已經完成了的工作。我無法為它增添什麼或者為它減去些什麼。它已經完成了。
  2. 休息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因著休息而參與了 神在世界與我們身上的創造。這是必需的。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休息。透過休息,我們因此「每天」記得我們的人性。
  3. 休息是敬拜。當我們擁抱休息,我們就是因著相信上帝會完成我們的力量無法完成的事情而敬拜 祂。

我最近常常思想這幾點,因為我幾乎每晚就寢前就已經耗盡體力。因此我對我的一天、自己以及自己在休息上的表現相當不滿意。休息是讓我擁抱自己的人性與讓我在主所賜美好禮物中歡喜快樂的一種敬拜方式。

好好休息吧!

榮恩

作者:Rowan Gillson
翻譯:Gracie Lu

改變

在你的生命中你多善於處理改變?如果你像我一樣,也許改變是一個你必須面對的挑戰。你無法停止改變的發生,所以你必須要逼你自己去接受。在過去,我生命中有幾次害怕改變的時候,所以我會盡我一切的能力讓事情維持在我認為正常的軌道,這樣我會有安全感。在我成長過程,我越來越發現我所認為的正常不全是神所為我預備的人生。改變是必要的,使我能夠在神手中被使用。

最近我經歷了很多改變。調適搬回台灣住(夏天很熱…超熱…)訂婚、結婚、換工作、搬到新家、然後今年沒有在VOICE 工作(難過的臉)僅舉幾例。當然,這當中有一些改變是好的而且很興奮,但即便是這樣,它把我帶離了舒適圈。

對你們中間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在一年中充滿改變的時刻。搬到新班級或學校、調適家人搬走的改變、對VOICE 2014 的人來說,有些人一離開VOICE 就不知道如何才能生存!不用擔心,生活還是會繼續。會繼續下去是因為我們跟那位給生命的有交通,約翰一書4:18 告訴我們神的愛如何驅除我們的懼怕。當我們跟耶穌基督同行,還有我們主內的家人,我們就沒有必要害怕改變以及未來。

基督永遠與我們同在,並且在我們愛祂以前就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19)。當我們在經歷生命中的改變時,請記得上帝因著愛祂的兒女,所以在祂的愛中引導我們。儘管我們的生命會跟以前不一樣,上帝永不改變,祂的愛也永不會變。有了這個認知,我們可以接受甚至可以期待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改變。相信我,有些改變是非常好的。

14739713509_dcb89b0446

 

 

 

 

 

 

 

 

 

作者:Joel Feig

翻譯:Alice Kuo

祝福與榮耀

朋友:「我可以怎麼祝福你呢?」
我:「…(一陣沉默)…什麼?」

我沒辦法回答,因為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我必須思考一下。

「我可以怎麼祝福你呢?」它看起來像個奇怪的問題…第一時間聽到的時候。但是當我越去思考它的時候,我越了解到它其實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它試圖去發現如何愛別人,就是基督呼召我們所做的事!

在SYME,我們討論了5種愛的語言。我們鼓勵我們的學生去尋找並積極地用別人最能接受的方式來表現對他們的愛。(這和我們最能夠給予愛的方式並不相同。)

這並不是一個我們總是有辦法直接去問的問題。事實上,有時候問這個問題其實會讓行動變得少一些意義感!(因為表現愛其中一個部分就是自己花時間去尋找答案。)

我想要更能夠愛別人。
我們每個人會有1或2個主要愛之語,所以我的夥伴鼓勵我們去發展我們較弱的地方:

  • 肯定的言詞:求神改變你的想法!讓思考、書寫或說在你身邊感恩/鼓勵的事情變成一種習慣。
  • 給予禮物:沒有仔細思考的禮物不算。你需要花時間去發現你要祝福的人喜歡什麼東西。
  • 肢體的接觸:顯然地像擊掌、擁抱或搥背這些是否合適會因為時間、性別等有所不同,但你可以從家人開始練習!
  • 精心時刻:放下你的電話/電腦,關掉你的電視,把代辦事項清單藏起來,給予他們有品質的注意來向他們表達你重視他們的心意。
  • 服務的行動:就做吧!即使你沒有辦法協助他們正在忙碌的事情,詢問看看能如何為他們禱告,並持續跟進。

我想要積極地成為每天別人的祝福。~~~~~~~~~~~~

那「榮耀」又是怎麼一回事?
上個星期另一個夥伴給我們學生的挑戰使我震懾:

至少有一天,向耶穌詢問每件事…每一件事。
不論是你做的、想的、在掙扎的、所興奮的─詢問祂想要的,
祂所喜愛的,祂對於你在那處境下的期許;因為祂已經贖回了你的生命。
你是祂的,藉著祂住在你裡面,將生命為祂而活。

這個需要像孩子般的信心與敞開的溝通。
我承認,我沒有辦法保持一整天,但當我有時間時,我注意到我的思想逐漸朝向神,我的心歌頌讚美祂,而我也能更去愛別人…我被提醒我為什麼活著;為什麼存在。

願榮耀神並享受永遠與祂同在。

作者:Lauren Bollinger  翻譯:Angel Liao

放下吧

“我為什麼有這麼多東西啊?”

上星期當我拖著早已超載的行李箱,同時揹著超級重的背包與兩個滿到快爆開的小手提袋,走在台北的街頭時,我很生氣地問我自己這個問題。我的背很痛,手指都腫起來了。而且還不只如此,我還有其他兩個大行李箱在路上等著我,裡面也全部裝滿了我住在台灣一年以來的物品。當我試著去想該如何將所有東西從台北市中心帶到機場時,我開始感到很恐慌。這一大堆真的全是我的東西嗎?為什麼這麼重?為什麼所有的東西我都需要?為什麼我這麼依戀我的東西?

如果我不需要搬著所有東西走1.6公里的話,或許不會這麼糟。或者如果天氣很涼爽舒適的話,這一趟路不會這麼恐怖。但是很不幸地,我沒有得到以上任何的優待,所以當我在白天難以忍受的高溫下舉步維艱地走著,我發覺我的東西所帶來的重量成了我的重擔。我很氣因為我討厭自己居然需要所有的東西;我討厭因為我的需要而造成的負擔與疲憊;我討厭我就是沒有辦法拋下它們,非要帶著它們跟我走。

希伯來書12:1-2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 神寶座的右邊。」

保羅在這段經文中將基督徒的生命比作一場賽跑。賽跑的時候,沒有人想在身上背著沉重的東西,不論那東西有多美麗或多令人驚奇。為什麼?因為跑者知道這些東西只會拖慢他們、讓比賽更艱難,尤其是當賽程很長且充滿困難時。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在生命中背負的重擔可能是好的,就像那些在包包裡我告訴自己不能沒有的物品。但無可置疑地,我們選擇背負的東西將會拖慢我們。它會使我們精疲力盡,並留下怒氣給我們。我們的喜樂會被偷去,因為即使給予我們自由,我們仍然選擇背負著各樣今生的煩惱與重擔奔跑,告訴自己我們不能沒有這些東西。

我想我們為何應該放下,而且也可以放下各樣重擔的關鍵,就在經文第二節的開頭:「仰望…耶穌」。當我們仰望祂,注視祂本性的榮美與配得,並祂已經為我們作了保障,我們便明白我們不需要背負生命中其他的重擔,因為它們在基督面前顯得是如此微不足道。

重擔有許多不同大小與組成,有時候我們甚至盲目到看不見生命中正拖累我們的重擔。當我們仰望耶穌並跟隨祂,可能我們就是必須要鬆手並放下一些事物,不是因為這些東西很不好,而是因為相較起來,耶穌要好得太多了。

作者:Brianne Hogan
翻譯:Joy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