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我討厭把我的個人資料放在網絡上。看看我‭ ‬Facebook 的個人版面,你不會看到我的興趣、最喜歡的書、喜歡的電影的資料。

這些年的VOICE第一組

問題是幾個月前,Karen 邀請我們‭ ‬-‭ ‬這個部落格的作者和譯者‭ ‬-‭ ‬寫一個自我簡介。簡介的準則如下︰

  • 自我簡介(包括你從哪裡來、你現在的職業、興趣…)
  • 你哪年參與 VOICE
  • 最喜歡的 VOICE 回憶

我不知道寫甚麼才好。

我為什麼會這樣?也許是因為我在家中排行最小,習慣了跟隨家中年長的喜好。也許我善變,所以我的喜好也常常改變。也許是因為我喜歡保持神秘。

然而,一個重大原因,就是我在成長中每一年都有兩個月撥去了給兒童營和VOICE。在那段時間,我不會聽音樂,我穿“VOICE的衣服”,我也沒有甚麼時間給我的“興趣”。不知不覺,我大部份的身分跟興趣就成為了VOICE。我也不自覺地害怕當我說明興趣時,別人會把我的看法看成代表VOICE。

事實上,我參與VOICE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一方面,我會很容易厭倦每年做同一樣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我不再參與VOICE,我會面臨身份危機嗎?

在上週末的VOICE退修會中,我們談了很多關於我們的身份︰我們怎麼看自己、身邊的人、最重要-神,會影響我們怎樣去活。VOICE是神在我生命工作很重要的一面,然而,這也只是一個營會。蒙神允許,我會一直在VOICE服侍,也同時記著我是在服侍神,不是營會。

作者: Timothy Chen
翻譯: Ada Leung

錯誤的決定

46 年之內,他曾擔任過 409場比賽的教練。從 1966 到 2011 年之內,他提拔了上千的年輕人,鼓勵他們在課業及美式足球上追求成功,甚至訓練他們成為職業美式足球員。也許你們很多人不知道這號人物,Joe Paterno ,他是濱州州立大學的足球教練,相當知名且在美國受人敬重的一號人物。Joe Paterno 上兩週日因罹患肺癌過世了,享年 85 歲。雖然有將近十萬人參加他的葬禮,他們或許都不會記得他曾做過的偉大事蹟,卻會一直記得他唯一沒做的一件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2002 年的時候,他的一位助理來找他,告知他另一位助理性侵害孩童的事機。Joe 告訴了他的上司後,沒有任何的法律制裁。學校人員並沒有被通知,Joe 也沒再追究這件事情。現在,九年之後,事件明朗化,原來涉嫌性侵的助理不止侵害一位男孩而是很多個,而 Joe Paterno 與前位助理的對話也被揭發出來。濱州州立大學認為他們必須執行最嚴厲的制裁,於是在 2011 年的 11 月 他們開除了這一位榮譽榜的足球教練 Joe,因為他對於性侵事件沒有第一時間採取行動。

那麼,這又與我們有什麼關連呢?神一直不斷的提醒我活在責備之上是多麼重要—意思是說,我全部的生命都應該是問心無愧,擁有一顆清潔的心。某部分就是在探討真正的品格是甚麼—當所有人都沒在看只有神在看的時候是甚麼樣子。另一部份就是活得正直,不管代價多高。

雖然我不知道 Joe Paterno 是不是基督徒,我仍舊為他心痛。他所有的生命,傳奇故事,品行就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只因這小小的錯誤。也許對他或是他的家人都不公平,這卻是殘酷的事實;我們的選擇確實會有影響力。我相信 Joe Paterno 不只是死於肺癌,還有一顆悲痛的心。

如果神是真的,且活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有沒有確保自己的決定沒有毀壞神聖潔的名?

Author: Wes Dudley
Translator: Fish Yu

 

拯救愛德蒙

在我們還小的時候, 我的母親會在睡前唸一篇C.S. Lewis寫的納尼雅傳奇給我們聽. 我記得那時候會猜想土耳其軟糖是什麼味道, 會擔心海狸先生,海狸太太,彼得,蘇珊露西被狼抓到. 聽到白女巫在石桌上殺了亞斯藍的時候哭了. 但可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多麼的看不起愛德蒙任憑他的自私使自己轉便成一個騙子和叛徒.

在聖誕假期期間, 我們去拜訪Luke家人時和他的妹妹Sarah看了一些最近三部納尼雅電影的片段.在第一部裡,露西和蘇珊醒來時發現愛德蒙已經在晚上被救走了.雖然我已經看了很多遍, 但我還是發現自己奇妙地被他們所看到的吸引.

即便到現在, 那一幕還是吸引著我. 我想知道亞斯藍說了些什麼, 愛德蒙又有什麼感受. 我想知道 當獅子第一次對上叛徒的情況.

看電影時, 我常常把自己比作裡面的角色. 我不知道我是否曾經自認是納尼雅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中的任何一個角色. 可能像一點露西,一點彼得?然而這次我第一次發現我不是露西不是彼得,也不是蘇珊–而是愛德蒙.

我是那個自私的傢伙. 我是那個把自己的欲望放在別人的需求前面的人. 我是那個注重當下勝過永恆的人. 我是那個需要被拯救的. 我是那一位使耶穌喪命的.

我們常常讀完聖經後看看自己的人生, 覺得自己其實沒那麼壞. 我們總是能指出一些比我們壞的多的人. 但福音並不是這樣教導我們. 不, 我們是愛德蒙, 我們是撒該, 我們是加略人猶大, 我們是巴拉巴, 我們是大數的掃羅. 只要我們認為自己有一絲絲的好, 我們就永遠不能瞭解福音的奇妙. 基督為罪人死–而這是為什麼我欠他一切.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 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摩太前書1:15)

作者: Karen Kallberg
翻譯: Jordan Wu

夜半的仲冬

我仍想著一首在這個聖誕季節裡唱過幾次的聖誕歌

喔,薔薇如此盛開
從那嫩枝枒中冒出
祂從耶西系譜而出
如同世代傳揚歌頌
她是那朵明亮的花
在寒冷的冬天之中
在已過三更的那夜晚

我特別對最後那幾句歌詞著迷:基督 “在寒冷的冬天之中,在已過三更的那夜晚”來到。我們在 “寒冷的冬天”慶祝聖誕節,但從歷史線索我們得知耶穌實際上出生在春天時節。所以當這首歌說耶穌出生在冬天時就這樣犯了個錯誤嗎?以及已過三更的那夜晚?耶穌真的出生在那夜嗎?

聖經中許多出處描繪上帝的國度一開始的時候很小,然後不斷地成長直到滿了世界 (結47:5,哈2:14,但2:35,太13:31-33)。既然耶穌是這世界的光 (約8:12),我們可能認為整個世界在祂來到之前都身處在黑暗之中 (路1:72)。為了等候祂的到來,可顯易見的是當黑暗越深,與神隔絕的寒冷更加地痛苦。

進入這個滿了罪的夜晚,以人類的靈魂進入這個冬天,基督來到。 “在已過三更的那夜晚”…當這世界看來極度黑暗,當所有的希望已盡,在歷史上夜半的仲冬,基督來到。

是多麼地適合,就在慶祝聖誕節之後,我們慶祝了新年。在這個新年裡,讓我們一起等候新生命的展現,那因基督的來到使我們裡面而有的新的光芒。當祂國度的光芒增添的時候,願祂也是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 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 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林後 4:6)

作者:Luke Kallberg
翻譯:Angel Liao

把燈打開!

一個男人跑進有點暗的房間叫著“我討厭你,黑暗!走開!停止繼續黑暗!”

沉默。黑暗並沒有走開。事實上,它根本沒有稍稍移動。這個人對房間的黑暗咆嘯及亂嚷好幾個小時,但是黑暗絲毫不動。

終於,另一個人走進房間。他沒有對黑暗尖叫或咒詛,取而代之的,他堅決地穿越房間把燈打開。黑暗消失了。

有時候我會對世上的邪惡非常的沮喪,我所有的抱怨都是黑暗有多邪惡。那裏有很多問題可以讓我很心煩,但是只有一個解決之道:耶穌,這世上的光。

幾天以前,當我在讀約翰福音時,我很興奮地找到耶穌描述到祂如何把這世上的“燈打開”。

“我若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沒有罪。
但如今他們的罪無可推諉了。
我若沒有在他們中間行過別人未曾行的事、
他們就沒有罪…” 約翰福音15:22, 24a

耶穌所說及所行的方式使祂與其他人不同。然而,耶穌不是只試著要成為獨一無二的。祂將祂的生命分別出來的目的是使人知道他們犯了罪。除非光照耀進房間裡面,否則無法分辨房間裡有甚麼。同樣地,除非基督的光照耀進人的生命中,否則人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心裡真正的狀態或是看見他們的需要。

回想你接受耶穌為你救主的那天。想想若你從來沒有那樣做過,你現在的生活會有甚麼不一樣。我記得我以前的情況,我當時感受到悲慘地絕望-而且我生長在基督徒的家庭裡!我可能永遠不會有平安,我可能永遠不會參加 VOICE,若不是有耶穌在我裡面,我現在的人生可能被毀壞。

但到了上帝我們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提多書3:4)沒有人不需要神顯明恩慈以及慈愛就可以成為基督徒。那就是“把燈打開”。

‘當我們學習用神的眼光看未得救的人,(詳情請見 Joel 的文章)我們就為他們用“把燈打開”的方式來看他們。我們要如何說以及如何活出一種方式來照耀耶穌,這世上的光,進到其他人的生命裡?

作者: Celia Anderson
翻譯: Alice Kuo

潛在的生命

世界這時候充滿著冬天帶來的寒冷,大雪也如白毯子一般附蓋著大地。唯一可見的植物,好像只剩下長青樹和室內的盆栽。當你望向曾經茂密且被綠葉覆蓋的森林時,發現只剩下灰黑與空樹幹,你真的會感到有點失落。從表面上來看,樹兒們好像都死了,但是當雪融化,春天到來大地回暖時,他們又會再次活潑的翠麗起來。

我最近時常在默想 神如何看待我們的心,以及我們那些還沒與耶穌建立個人關係朋友們的心。在我們還沒有認識 祂以前,我們是死的。我們的生命沒有什麼價值與也不美麗。但是,儘管如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耶穌給予的潛在新生命。在十架上為我們犧牲的基督,提供了一條道路,使我們從又冷又充滿死味的生命,到一個嶄新又活潑的生命。

在我們與未信主的朋友與同事互動時,我們怎麼看他們?他們單單只是我們生活互動中的一部份嗎?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應有從上帝來的責任,去告訴他們有關 神與 神為我們付出的一切事。我們需要明白 神看他們為:需要救贖的靈魂。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的話語與行為,是要能引導人去認識 神的。

當我看到這個世界,有好多拒絕基督以及拒絕 神為我們付出的人時,我似乎看見一「森林」無氣息的人。 神同樣也看見這些人,但主卻同樣的付出 祂的愛,同時也命令我們這麼做。因此,在我們每一天的生命中,我們的話語和行為應能帶領人認識基督。所以壯膽去向這個世界宣揚 神的話語,以及宣揚基督給我們那份可支取的愛。

作者: Joel Feig
翻譯: Grace Lu

活著,付出

team 5, VOICE 2009

我現在在香港一個教會當青年副主任。我愛服事,包括過去和現在在 Children’s Institute 和 VOICE 的服事。我覺得若能夠在每週中或一次對話中影響別人, 我便做了十分具意義的工作。

可是,很多服事者都需要在關係中當賦予者。畢竟,這是服事者的本性––服侍他人。我從小就開始學習有一個「服事心態」學習不斷尋找機會問問題,瞭解對方,關心對方。

有時候,甚至在與朋友的交談中,你也覺得你是那聆聽者。你更認識他們,並更瞭解他們的生命。

服事可以帶來很大的回報,但我發現你不可期望從你的接受者或朋友支取力量。若你在你的關係中期望別人付出,你將最後無力或付出更少。

神不但真實,更非常熟悉你。在與神的關係中,你是接受者––接受神的愛和關懷。在知道神喜悅你的真理刷新後,你將變得滿足。你將足夠不斷付出,不需人的回報。

我祈求你能「⋯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以弗所書 3:17-19

「⋯因為耶和華喜悅你⋯」 以賽亞 62:4

記得神愛你! 在充滿從神兒來的信心和刷新的服侍心態後,繼續在你的工作中服事吧!

作者︰Rachel Hung
翻譯︰Adrian Luk

在神之下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 Skye Jethani 寫的書With. 我還沒讀完, 但光是前面幾章就已經深刻的解析了我跟神的關係.

作者講到我們有多常認知到自己跟天父的關係是“在神之下”. 這樣的觀點能正確地認知到祂是那位超越我們的創造者, 是位有權設立世上一切道德和律法的神. 然而當我們嘗試以好品行來要神祝福我們的時候, 問題就由此產生. 你曾否聽過有人說“神怎麼能讓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每個禮拜都有去教會耶”, 或是“那個誰和誰怎麼會得癌症死掉, 他們為神做了那麼多好事!”

這起初看起來立意良好的觀念, 旋即變得跟那些古時候異教徒為了祈求下雨, 停止蝗災, 或是為了豐收而獻祭沒什麼兩樣.

就如同C.S. Lewis所描述的, 神”並不安全,但祂是好的”. 我們不能操縱神讓祂給我們好成績, 給我們新車,健康甚或是救恩. 耶穌基督並不是因為我們有好的品德而救贖我們. 因為除了跟神永遠地分開,我們永遠沒辦法靠著好品行從神那裡賺得什麼.

讓我們的生命顯出神就是祂自己, 而祂也會成就祂所應許的事. 不要再嘗試依我們內心所想要的來控制神, 也不要因為事情不合自己的意就冒犯神. 讓我們瞭解到在基督裡, 神已經保守了我們. 不是因為我們多好, 而是因為神有多棒!

作者: Rowan Gillson
翻譯: Jordan Wu

 

從憂慮到敬拜

我是銀行的行員,核算每一分錢是很重要的。精準是必須的。沒多久之前,我點錢時短少了,不管怎麼回顧檢查都沒有辦法找出錯誤出在哪裡。午休時間到了,我需要離開。當我不在的時候,我的同事繼續嘗試解開這個神秘難題。我所能做的,就是相信神已知道發生的一切事情,錯誤會被找到。

午餐時間於是成為禱告的時段,因我不太想進食。我禱告,並相信神,結果猜猜發生什麼事? 當我回去工作時,我其中一個同事驚呼「我找到錯誤了! 數鈔票的機器誤讀了一張鈔票」。

我知道這是一件小事,但這對神來說仍然很重要,正如那些大事。我們將每一件事交託神是討神喜悅的。因我們尋找神,就必尋見。神總是會顯明祂自己。當我們將這些小事情交託信靠祂時,是的,即使是非常小的事情,當我們體認到神比我們還在乎這些事情,我們的態度會從憂慮轉為敬拜,知道神掌權。

憂慮攔阻神在我們身上動工。當我們擔憂時,我們的焦點是在我們自己身上、在問題以及解決方式上。當我們信靠神、就榮耀祂、是將神放在我們生命中正確的位置,是神坐在寶座上並知神的權能超越我們及憂慮。讓神在你的生命中藉著信靠祂而榮耀神,在那些事上經歷祂的眷顧。

作者: Katie Pleckham
翻譯: Ina Su

安息吧?!?

今年,有兩位傳奇領袖去世。

兩個人都具有非凡的魅力,也各自都有一群瘋狂的追隨者會去遵行他們所有的命令。兩個人都對自己和他們的下屬有最高的要求,凡不達要求者便遭其震怒。兩個人都策劃那不可能的任務,他們的成就也都震撼了全世界。

一個是賈伯斯,另一個是賓拉登。

flicker.com/photos/thisisbossi

賓拉登死的時候,美國人便上街慶祝。各大城市和大學都自然而然地冒出許多狂歡的行動,因為那造成上千美國人死亡的恐怖攻擊的幕後黑手死了。

賈伯斯死的時候,全世界的蘋果愛用者聚集到各個蘋果門市,手中舉起開著蠟燭 App 的 iPad、iPhone、iPod Touch 來致哀;哀悼文不斷地出現在推特、臉書、還有 Google+,多到網路都塞車了。因為策畫全球最受喜愛的科技產品生產的人死了。

我剛好是一個美國人,也是一個蘋果使用者。我的生活受到911事件的影響非常大;我也有一台 Macbook Pro 和一台 iPhone。但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個基督徒。若我們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我們會看到甚麼呢?

不論及這兩個人所做很偉大或很糟糕的事,我們不能忘記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就我所知,他們兩個死前都沒有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個人的救主。

這會讓我們推出一個發人深省的結論:他們會永遠與神隔絕,也必須承受硫磺火的審判。

基督徒們,我們是不是太容易被那些暫時的事務迷惑,使得我們沒有看清身旁的人永生的命運?

身為一個美國人,的確,對那些保衛家園的軍人以及他們為了將賓拉登繩之以法所需的耐心和決心,我心存感激(雖然說我對於暗殺是否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存有一些疑慮)。

身為一個蘋果使用者,對於可以讓我完成日常的工作、娛樂、記錄生活點滴、以及寫像這樣的一篇部落格的這些不得了的設備,我心存感激。

身為一個基督徒,為著這兩個人從來沒有接受基督那美好的救恩以及他們從來沒有使用那超於常人的恩賜來積財寶在天上,我感到悲傷。願我不但能時刻紀念神的憐憫,也不忘神的公正,更期許我能把福音分享給祂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作者: Timothy Chen
翻譯: Simon Yeh